
(1).指凤凰。《书·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 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鸣鸟,谓凤皇也。”《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鸣鸟蔑闻,《子衿》不作。” 吕延济 注:“鸣鸟,凤也。”
(2).鸣啼的鸟。 南朝 宋 谢惠连 《悲哉行》:“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 明 夏完淳 《李都尉从军》诗:“流泉清在山,鸣鸟声在林。”
“鸣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凤凰的别称
在古籍中,“鸣鸟”常指代凤凰,象征祥瑞。例如《尚书·君奭》提到“我则鸣鸟不闻”,《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记载“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均将鸣鸟与凤凰关联。
鸣啼的鸟类
泛指发出叫声的鸟,如南朝谢惠连《悲哉行》中“关关鸣鸟列”,明代夏完淳的诗句也以鸣鸟描绘自然景象。
作为成语时,“鸣鸟”比喻人才或事物的声名远扬。例如形容某人才能出众,引起广泛关注,或某作品广受赞誉。
“鸣鸟”既可指神鸟凤凰,也可泛指啼叫的鸟,同时衍生为赞誉声名显赫的成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汉典》《山海经》等来源。
《鸣鸟》是一个词,其含义指的是发出鸟类鸣叫声的鸟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鸣鸟是指在古代诗歌中用以泛称鸟类的词语。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鸟(部首:⺦,笔画:7)和鸣(部首:讠,笔画:29)。根据这些部首和笔画组合,可以得到总共36个笔画。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鸣鸟》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鸣鸟的字形略有不同。一个常见的繁体字形为“鳴鳥”。这个字在古代常用于描述鸟类的叫声或表示鸟类的存在。
以下是一些古代汉字写法:
一些常用的例句:
组词:鸣叫、鸟类、鸣声、鸟鸣、鸣翠。
近义词:啼鸟、鸣声。
反义词:静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