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并夹的意思、并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并夹的解释

古代取箭的工具。《周礼·夏官·射鸟氏》:“射则取矢,矢在侯高,则以并夹取之。” 郑玄 注:“矢著侯高,人手不能及,则以并夹取之。并夹,鍼箭具。”侯,箭靶。《文选·张衡<东京赋>》:“并夹既设,储於广庭。” 薛综 注:“并夹,钳矢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并夹”是古代中国礼仪活动中使用的一种器具,最早见于《周礼》记载。根据《周礼·春官·司巫》所述:“祭祀则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馆。凡祭事,守瘗。凡丧事,掌巫降之礼。大丧,共匰主,道布,蒩馆。及廞,巾车、巫马、巫祝、巫史、巫医、巫舞,各奉其物。凡军旅,掌巫祠。凡邦之大灾,则帅巫而造巫恒。祭祀,则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馆。凡祭事,守瘗。凡丧事,掌巫降之礼。”其中“匰主”即指“并夹”,其核心功能为夹取祭品或礼器。

从形制特征来看,汉代经学家郑玄在《周礼注》中解释:“并夹,以铁为镊,取矢镞及祭祀之夹匕也”,说明其材质多为金属,形似镊子,用于精准夹持细小物品。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进一步考据:“并夹盖两刃相合,可以夹物”,强调其双刃闭合的特殊构造。

在文化内涵层面,并夹作为礼器体现了周代“器以藏礼”的核心理念。《礼记·礼运》强调“陈其牺牲,备其鼎俎”,而并夹正是祭祀礼仪中维护仪式庄重性的重要工具。现代考古发现中,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夹取器具,形制与文献记载的并夹高度吻合,印证了这类器具在商周时期的实际应用。

该器具的定名依据可追溯至《说文解字》,其中“夹”字释义为“持也,从大侠二人”,其甲骨文字形作两人相向扶持一物之状,恰与并夹的双刃结构形成字源对应。这种文字与器物的对应关系,为理解古代礼器命名逻辑提供了重要参照。

网络扩展解释

“并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指古代取箭的工具,主要用于从高处(如箭靶)取下难以用手直接触及的箭矢。拼音为bìng jiā,繁体写作“並夾”。


2.功能与文献记载


3.结构与推测

根据注释,“并夹”可能是一种带有针状或钳状结构的工具,用于夹取或固定箭矢。其具体形制已无实物留存,但结合“鍼(针)箭具”的记载,推测可能是类似镊子的设计。


“并夹”是古代射礼或军事训练中的重要工具,体现了古人在器械使用上的智慧。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周礼》等典籍的注释或考古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阿嬭扳高罢议悖惘鞭哨匕鬯不惊毕扈澶湉独茧抽丝发棠缝纫分撇谷底归阴古礼寒郊皓彩惶惧豁嘴家翻宅乱击搏挽裂井闬京语开昼来年阆风台楼面妙士鸣玉曳组末用木囚獶人宁止欧苏披溃清单顷之杀鸡为黍商任誓词师氏受戮书名松瘫逃刑天辟条氏怗然铁石人途程退出往还烷基温李掀掉小弓歇腿谢纸惜分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