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息耗的意思、息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息耗的解释

亦作“ 息秏 ”。1.犹消长。指事物的盛衰、盈亏、吉凶等。《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天官书》:“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疆田畴之正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2).犹损耗。《魏书·食货志》:“运漕之利,今古攸同,舟车息耗,实相殊絶。”

(3).休养生息。《三国志·魏志·蒋济传》:“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

(4).消息,信息。《魏书·王肃传》:“ 肃 还京师, 世宗 临东堂引见劳之。又问:‘ 江 左有何息耗?’” 宋 欧阳修 《与大寺丞书》:“近 郭天锡 来后,便遣兵士作子等去,望人到,汝便离 潁 。至今已八6*九日,并无息秏,不免忧疑。” 清 方苞 《送王篛林南归序》:“ 篛林 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息耗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息耗”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演变特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源含义:生长与消减的平衡关系 《汉语大词典》指出,“息”本义为滋生增长,“耗”指减损消耗,二字组合构成对立统一概念,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增长与衰减的动态平衡。这种用法见于《韩非子·解老》:“树木有曼根,有直根。直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息耗则加用事。”此处通过树木根系的变化,阐释自然界生长与消耗的辩证关系。

二、引申含义:信息传递的社会功能 随着语言发展,《辞源》记载该词在秦汉文献中衍生出“消息”“音信”之义,如《三国志·吴书·周鲂传》所述“遣使赍笺七条,拜印绶付门户,令鲂条报息耗”,此处特指军事情报的传递。这种语义转变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信息流通重要性的认知。

三、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 在历代经济文献中,该词常指财物收支状况。《盐铁论·本议》记载:“万物通则万物运,万物运则万物贱,万物贱则万物息耗知矣。”此处通过商品流通规律,说明掌握物资消耗数据对经济调控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息耗”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1. 盛衰消长
    指事物的兴衰、盈亏或吉凶变化。例如《韩非子·解老》中提到通过观察“息耗”来预测吉凶,认为实际增长为吉,虚耗则为凶。

  2. 损耗
    多用于描述资源、财力的消耗。如《魏书·食货志》提到漕运中的“舟车息耗”,强调运输工具的损耗差异。

  3. 休养生息
    指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如《三国志·魏志·蒋济传》主张“息耗百姓”,避免过度消耗民力。

  4. 消息、信息
    在部分文献中可引申为动态或音信,例如“实息者吉”隐含对信息的判断。

  5. 现代引申义
    部分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停止消耗”,强调节约资源,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拓展含义。


使用建议

别人正在浏览...

襃封蹦蹦戏并兵並行不悖秉钧当轴不讳之门补足操柄潮汛趁旨大斗道不拾遗大隧东关端启二郊反裘伤皮肥硕凤凰窠扶抱辐聚府命福水拊伛搞笑箇箇躬桑合喙恒代遗风黄陇环圆坚刃脚心挟治近洋客亭鲁馆麦气马兰头难熬难于上天鸥心判折翩翩风度前门谦驯取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塞下曲三十六郡沙砾伸恳示惩湿姑熟荣薇蕨显发巷议哮悍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