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谐言的意思、谐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谐言的解释

诙谐戏谑的话。 清 唐甄 《潜书·劝学》:“ 韩非 曰: 齐宣王 问於 匡倩 曰:‘儒者博乎?’曰:‘否。博贵梟;胜必杀梟,是杀所贵也,故不博。’…… 非 盖谐言以詆儒也。” 清 章学诚 《和州志·列传总论》:“徵文则 相如 侈陈词赋,辨俗则 东方 不讳谐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谐言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础释义:诙谐戏谑之言

指带有幽默、风趣或轻松调侃性质的言语表达。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1卷,第12页。

示例:古人笔记中常载文人雅士以谐言妙语化解尴尬,如《世说新语》所述魏晋名士的机锋对话。

二、语源演变:从"调解"到"趣味"

  1. 本义关联:

    “谐”字本义为“和合、协调”(《说文解字》:“谐,詥也”),引申为通过言语消除矛盾。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592页。

  2. 词义转化:

    唐宋时期,“谐”逐渐侧重语言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如苏轼《跋文与可论草书后》以“谐”评点文风。

三、现代应用:修辞与传播语境

在当代汉语中,其用法集中于两类场景:

  1. 修辞手法:

    作为“诙谐修辞”的简称,指通过双关、反语等技巧增强表达趣味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441页。

  2. 跨文化传播:

    国际交流中强调“谐言”的适应性,即通过本土化幽默提升传播效果(如外交辞令中的智慧表达)。

    来源:《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08页。


学术补充:该词在语言学研究中常与“庄语”(严肃言语)对举,体现汉语“雅俗共生”的表达传统,相关论述可参看钱钟书《管锥编》论“谐隐”章节(中华书局,1979年)。

网络扩展解释

“谐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谐言”指诙谐戏谑的话,常用于形容幽默风趣或带有调侃性质的言语。例如清代文献中提到的“非盖谐言以詆儒也”(《潜书·劝学》),即通过诙谐的方式表达观点。

二、结构与拼音

三、历史用例

在清代文献中,“谐言”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例如:

  1. 章学诚《和州志·列传总论》提到“辨俗则东方不讳谐言”,指在辨析风俗时,不避讳使用幽默的表达。
  2. 唐甄《潜书·劝学》中引用韩非子对齐宣王的对话,以谐言讽刺儒者。

四、造句与延伸

五、总结

“谐言”强调语言的风趣性,既可用于日常调侃,也见于历史文献中的修辞手法。其核心是通过轻松的方式传递信息或观点。

别人正在浏览...

拜牌报罢北顾殡仪馆闭修步鬭产房俦匹大老爷雕除帆布床房间风中灯府丞鱼复种高气压搿合够损的光挞挞逛悠贵姓赫然而怒红狼皇天不负有心人掝掝嘉赐警畏九扈枯燥利兵陵轶理算陋小旅葬满埳慢脸旄端目学拍马屁欠债齐打夥儿闰变删存商梦怀人申挺收族鼠啮肠斯洛文尼亚人酸性染料太山蹄踣停履偷鸡摸狗荼毗汙德限度香草显严小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