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獬豸的意思、獬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獬豸的解釋

[ancient goat reputed to gore quilty persbn a court]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異獸,能辨曲直,見人争鬥就用角去頂壞人

凡罪疑者,俱令獬豸觸之。——《鏡花緣》

詳細解釋

(1).傳說中的異獸。一角,能辨曲直,見人相鬥,則以角觸 * 無理者。古人視為祥物。 漢 楊孚 《異物志》:“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鬭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罰得中,則生於朝廷,主觸不直者。”《宋書·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獄訟平則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進獬豸及瑞麥。”《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則觸。”

(2).指古代禦史大夫等執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羅隱 《廣陵春日憶池陽有寄》詩:“别後故人冠獬豸,病來知己賞鷦鷯。” 元 薩都剌 《送張都台還京》詩:“憶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動鑾輿。”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故友周文夏侍禦殁填此詞》詞:“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記十載,霜飛獬豸,風生臺閣。”

(3).指代禦史等官。 唐 杜甫 《送盧侍禦護韋尚書靈榇歸上都》詩:“墓待龍驤詔,臺迎獬豸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獬豸(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獨角神獸,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義極為豐富,主要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解析:

1. 外形特征 獬豸外形兼具羊與牛的特征,體态從如羊到如牛均有記載。其顯著标志是額上獨角,雙目炯炯,全身覆蓋濃密黑毛,戰國時期多被塑造成羊形,東漢後逐漸演變為牛身獸态(如陝西漢畫像石形象)。

2. 核心能力 •辨是非:能通過聽覺和視覺判斷善惡,見人争鬥則以角觸不義者,聞人争執則咬非理方 •懲奸邪:傳說會吞食違法之人,成為古代司法的“活體刑具”

3. 司法象征意義 自先秦起,獬豸即與法律緊密關聯: √ 楚文王始創獬豸冠,秦漢列為法冠,明清禦史官服皆繡其圖案 √ 與司法鼻祖臯陶傳說結合,成為“無冤獄”的理想司法圖騰 √ 故宮太和殿将其列為第九脊獸,象征皇家司法的神聖性

4. 文字源流 • "獬"字從犬部,讀音同"蟹"(《廣韻》胡買切) • 異體字"廌"(zhì)在《說文》中解為"解廌,獸也"

5. 文化延伸 在傳統建築中,獬豸形象被賦予鎮邪護宅功能,其獨角造型常見于衙門照壁、刑部建築裝飾,形成"獬豸文化圈"。現代中國法院系統仍延續使用獬豸雕塑作為法治精神象征。

該神獸形象融合了古代先民對司法正義的樸素想象,其"一觸斷案"的特質,實為中華法系追求實質正義的具象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獬豸:一個神秘而古老的詞彙

獬豸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用來形容傳說中的一種神奇的動物,也稱為“獨角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犬”和“豸”兩個部首,拼音為“qǔ zhì”,總計11個筆畫。

獬豸一詞最早來源于《山海經》,是一本記載了古代神話和傳說的文獻。根據《山海經》的描述,獬豸是一種擁有鹿角、牛耳、馬尾、獅身,而且隻有一隻眼睛的神奇動物。

在繁體字中,獬豸被寫作“獬豸”或“獬豸”。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獬豸的形狀在不同的時期有所變化。例如,在小篆字時期,獬豸的字形為“㠮”,在隸書字時期,字形變為“㕜”。

以下是一些關于獬豸的例句:

1. 據古籍中的記載,獬豸是一種神奇的動物,代表着詩意和純潔。

2. 這個城市的徽章上有一隻獬豸,寓意着城市的獨特和光榮。

獬豸的主要組詞是:“獬豸角”(獨角獸的角)和“獬豸眼”(獨角獸的眼睛)。獬豸的近義詞包括“麒麟”和“獨角獸”,它們都代表着神秘和神奇。而獬豸的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但可以與凡獸或普通動物相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