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憍蹇的意思、憍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憍蹇的解释

骄横不驯。《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 匈奴 者,百蛮之最强者也,天性憍蹇,习俗桀暴。” 张铣 注:“蹇,逆;桀,悖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憍蹇”为古汉语复合词,现结合权威词典及文献用例解析如下:

一、词义溯源

该词由“憍”“蹇”二字复合而成。“憍”同“骄”,《说文解字》释“马高六尺为骄”,《汉语大词典》引申为“傲慢自大”;“蹇”本义为跛足,《玉篇》注“蹇,跛也”,后衍生出“迟钝”“困顿”等义。二字合指“傲慢而行事乖戾”的性格特征。

二、古代用例

明代方以智《通雅》卷九载:“憍蹇自用者,多失机宜”,此处形容刚愎自用的性格。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评西晋权臣:“憍蹇凌上,卒致八王之乱”,特指臣子傲慢僭越的行为模式。

三、现代应用

该词今多用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如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中多次引用该词描述历史人物性格。在方言调查中,闽南语仍保留“憍蹇”(kiau-kián)的发音,指固执难劝之人。

网络扩展解释

“憍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拼音与结构


整体释义

骄横不驯
形容人性格傲慢、蛮横,难以驯服,多用于描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的桀骜性格。例如: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提到:“夫匈奴者,百蛮之最强者也,天性憍蹇,习俗桀暴。”
张铣注:“蹇,逆;桀,悖也。”


相关延伸


“憍蹇”通过“憍”与“蹇”的叠加,强化了“骄横逆反”的语义,是古汉语中较为冷僻的贬义词。若需进一步了解单字用法或相关文献,可参考《文选》等典籍注释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眚柏油宝相枝别意鸊鹈跛夫长从场人查铺冲夷翠尾雕缛断线偶戏二二糊糊儿童竹马感突恭职钩摄龟谋汗珠洪流会餐胡伦讲律角宿急鬭街门竭朴髻根积霖近史计听酒爵九垒蟨鼠狼章连驾立谈留饮鸟害逆变偶合膨亨破妄扑曲牵萝莫补庆寿青喜去取神秘莫测熟皮私营岁历天崄铜鞮韦编五字句详华贤卿西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