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身丁税的意思、身丁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身丁税的解释

人口税。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因所交纳有钱或实物之不同,亦称身丁钱、身丁米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 朝的赋税……二税(指田税)以外,另有身丁税、各种杂税和徭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身丁税是中国古代按人丁征收的一种赋税,又称“丁税”“丁钱”或“丁赋”。其核心特征是以成年男子(丁男)作为征税对象,按人头计税,与土地、财产无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征税对象

    专指达到服役年龄(通常为15-60岁)的成年男性。部分朝代也涵盖部分女性或特定群体(如僧道),但主体为丁男。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身丁”词条。

  2. 计税方式

    按人丁数量直接征收货币、粮食或丝绢,如宋代“丁钱”每丁纳数百文至千文不等。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经济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丁税”条目。


二、历史演变与特点

  1. 起源与发展

    • 秦汉“算赋”:初具雏形,对15-56岁男女征收人头税。
    • 隋唐“租庸调”:其中“庸”为丁男劳役代金,具身丁税性质。
    • 宋元鼎盛:宋代“身丁钱”广泛推行,成为重要财源;元代分“丁税”“地税”并行。

      来源:吕思勉《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2章赋税制度。

  2. 废除与影响

    清雍正元年(1723年)推行“摊丁入亩”,将丁税并入田赋征收,标志身丁税终结。此举减轻无地贫民负担,促进人口统计真实化。

    来源: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章经济改革。


三、社会意义

  1. 税制弊端

    因不考虑贫富差异,对无地少地农民造成沉重负担,引发隐匿户口、逃亡等现象。

    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华书局,2008年),附录考释。

  2. 制度关联

    常与徭役制度结合(如“丁役”),体现古代“力役之征”的赋税思想。

    来源:陈明光《汉唐财政史论》(岳麓书社,2003年),第5章力役制度。


参考文献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在线权威词典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建议参考专业学术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或图书馆纸质资源获取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身丁税是中国封建时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人口税,其名称因缴纳形式不同而衍生出“身丁钱”“身丁米”等称谓。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征收对象

身丁税以成年男性(丁)为征收对象,属于人头税范畴。其缴纳形式包括货币(如铜钱)或实物(如米粮),因此在不同地区或时期有“身丁钱”“身丁米”等别称。

2.历史发展与演变

3.废除与改革

清代雍正时期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将固定化的丁银(身丁税)摊入田赋统一征收,形成“地丁银”制度,标志着延续两千余年的人头税正式废除。这一改革减轻了无地贫民的税负,使税收更贴合财产多寡,缓解了社会矛盾。

4.社会影响

身丁税长期存在加剧了阶层分化:贫苦家庭因男丁数量被迫承担重税,而富户通过土地兼并和隐匿人口避税。其废除是中国税制从“以丁为本”转向“以资产为本”的关键转折。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税制细节,可参考、2、6、7、8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氏北辰星拱摽末步趾参撤阐辟传动带春官摧坚获丑大芒骆刀人低唱浅斟恩赐方舸凤舞龙蟠概览给还钩蛇贵臣龟冷搘床傀然化泽家馆减弱僭诈教堂家支罽幕竟敢进供脸帕立竿见影龙攎妹婿绵延缪巧末界嫩气辇送盘跚佩璜曝献跷恠清官青肷亲亲热热铨司染署柔情似水水寨随机变量素隐行怪桃茢天师绨衣亡羊之叹文身翦发五雷衔环效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