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舍名。《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元年,初开 西邸 卖官,自关内侯、虎賁、羽林,入钱各有差。”《南史·梁纪上·武帝》:“ 竟陵王 子良 开 西邸 ,招文学,帝与 沉约 、 谢朓 ……等并游焉,号曰八友。” 唐 皎然 《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诗:“千年秋色古池馆,谁见 齐王 西邸 春?”
“西邸”是古代官舍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特定背景和用途,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东汉时期的卖官场所
据《后汉书·灵帝纪》记载,东汉光和元年(178年),汉灵帝在“西邸”公开卖官,标价从关内侯到虎贲、羽林等职位不等,成为当时政治腐败的象征。
南朝齐的文学中心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在南京开设西邸,广招文学之士,梁武帝萧衍、沈约、谢朓等“竟陵八友”曾在此聚集,推动文学发展。此处还发生过“神灭论”与“神不灭论”的著名学术辩论。
诗词中的意象
唐代诗人皎然在《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中以“谁见齐王西邸春”追忆西邸的昔日盛景,赋予其文化怀旧的意涵。
注音与结构:拼音为xī dǐ(ㄒㄧ ㄉㄧˇ),字形结构为“西(独体)+邸(左右)”。
现代释义:现多指代历史中的特定官舍,或用于文学、学术讨论的场所。
《西邸》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朝廷内官员居住的西边宅邸。
《西邸》的部首是「阜」,笔画数为11画。
《西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其中记载了朝廷官员居住的西边宅邸,用于处理政务事宜。
在繁体字中,「西邸」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西邸」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历史发展变化,字形可能有所调整。然而,总体来说,古时候的写法和现代一样。
1. 这位官员被调任到了京城,住在了西邸。
2. 国君下令将西邸修缮一新,以作为自己的居所。
3. 历代皇帝居住的是宏伟的西邸,供奉着各种珍宝。
1. 西宫:指朝廷内皇后居住的宫殿。
2. 东邸:指朝廷内官员居住的东边宅邸。
3. 南府:指朝廷内官员居住的南边宅邸。
其中,与「西邸」相近义的词语包括「西宫」、「西府」、「朝堂」等。
与「西邸」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东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