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计算,发给禄料。 唐 白居易 《使官吏清廉策》:“臣伏见今之官吏,所以未尽贞廉者,由禄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课料重轻不齐也;不足者,由所在官长侵刻不已也。”
(2).指职掌发放禄料。《旧唐书·王遂传》:“ 遂 亲吏 韦行素 、 柳季常 请课料於两池务,属 遂 罢务, 季常 等为吏所诬。各笞四十。”
课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赋税名目
“课料”在唐代指官府按定额征收的赋税,特指以实物形式缴纳的税项。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代税制包含“租、庸、调”,其中“调”即属课料范畴,需缴纳绢、麻等织物。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以实物为主的税收特征(来源:《汉语大词典》)。
泛指赋税征收
广义上,“课”指计算、征收,“料”指物资或数额,故“课料”可泛指官府对钱粮物资的征调。宋代类书《册府元龟》中多次出现该词,如“检核课料”指核查税收账目(来源:《册府元龟·邦计部》)。
使用场景
该词主要用于描述中古时期(唐至宋)的财政制度,现代汉语已罕用。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官府征收的实物赋税”,反映了古代经济管理的特点(来源:王仲荦《隋唐五代史》第七章)。
“课料”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计算并发放俸禄
指对官员的俸禄进行核算与分配。例如,唐代白居易在《使官吏清廉策》中提到:“臣伏见今之官吏,所以未尽贞廉者,由禄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课料重轻不齐也……”。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对官员俸禄管理的制度。
职掌俸禄发放的职责
指负责俸禄发放的职务或机构。如《旧唐书·王遂传》记载:“遂亲吏韦行素、柳季常请课料于两池务,属遂罢务,季常等为吏所诬。”,说明“课料”也指相关职权的行使。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课料”解释为教学材料,例如教科书、课件等。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衍生或误用。
邦桢拔茹辈起边和尚宾谒茀郁沉鱼落雁宠顾穿胷椎胸顿足樗翁寸步不让觰沙发导飞熊伏魔大帝割欢规求过盐剪发季考镜鱼进退韵句投暌违吏戎流人螺距罗曼史麻达没弹剥魅乡冥昭瞢闇闽洛难说拟托蓬沓喷云泄雾偏箱车缥瓷全履带车全色纫针鉎涩参回斗转适龄视荫随文释义弹冠特技阗凑跳踃瓦狗歪不横楞萎靡不振霞绷相猜小日月析别谢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