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计算,发给禄料。 唐 白居易 《使官吏清廉策》:“臣伏见今之官吏,所以未尽贞廉者,由禄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课料重轻不齐也;不足者,由所在官长侵刻不已也。”
(2).指职掌发放禄料。《旧唐书·王遂传》:“ 遂 亲吏 韦行素 、 柳季常 请课料於两池务,属 遂 罢务, 季常 等为吏所诬。各笞四十。”
“课料”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的中文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计算并发放俸禄
指对官员的俸禄进行核算与分配。例如,唐代白居易在《使官吏清廉策》中提到:“臣伏见今之官吏,所以未尽贞廉者,由禄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课料重轻不齐也……”。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对官员俸禄管理的制度。
职掌俸禄发放的职责
指负责俸禄发放的职务或机构。如《旧唐书·王遂传》记载:“遂亲吏韦行素、柳季常请课料于两池务,属遂罢务,季常等为吏所诬。”,说明“课料”也指相关职权的行使。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课料”解释为教学材料,例如教科书、课件等。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衍生或误用。
课料是指教学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教案、习题集等。通过使用课料,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课料的拆分部首是讠和木,其中“讠”为声符部首,“木”为意符部首。根据五笔输入法,课料的五笔编码为35212。
“课料”一词是由“课”和“料”两个字组成。其中,“课”表示教学,课程;“料”表示制作材料,事物的原材料。结合起来,课料就是指用于教学的材料。
繁体字中,“课料”用繁体写作“課料”。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课料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据古代汉字字形演变的规律,课料的写法可能更加简练并有一些变化。
1. 这些课料会在教学过程中被使用。
2. 我花了很多时间整理了一套精良的课料。
1. 课堂:指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场地。
2. 课程:指一门完整的教学内容。
3. 课本:指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
教材、学习资料。
非教材、非学习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