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冠。缨,结冠的带子。 唐 刘禹锡 《酬马大夫登洭口戍见寄》诗:“新辞金印拂朝缨,临水登山四体轻。”
“朝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本义:古代官员的冠带 指古代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冠帽及其系带(缨),是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6卷第1412页。
二、引申义:官位与仕途 由具体的冠带引申指官职、官位,或代指在朝廷任职、为官。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92页。
三、文化内涵 “朝缨”承载着古代士大夫的仕宦理想与责任意识,常出现在表达仕途感慨、归隐之志的诗文中。例如: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20页“缨”字条释义及用例分析。
总结 “朝缨”的核心意义指古代官员上朝的冠带,并由此象征官职、官位及仕宦生涯。其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蕴含士人的政治抱负与人生选择。
朝缨(cháo yīng)是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朝冠,即官员上朝时佩戴的帽子。其中“缨”指系冠的带子,用于固定帽子。例如唐代刘禹锡《酬马大夫登洭口戍见寄》诗中的“新辞金印拂朝缨”,即描绘了辞官后拂去朝冠带子的场景。
结构解析
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新辞金印拂朝缨,临水登山四体轻。”意为辞去官职后,摆脱朝冠束缚,享受自然之乐。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朝缨”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用于描述古代官员的服饰制度。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诗文相关注解。
包芯线崩湍笾簋唱叫扬疾超然自得诚说撺厢村筋都句剟剽迩岁房钱風流瀟洒府馆干警工场公审官醖诃贬弘恕幻人矫情饰貌交议吉旦结欵即位苴服课覈丽草丽日慢公迷暗邈古眯乱黏连弄精神朴鄙前代奇祸轻暖啓求棋槊期验瞿唐峡人纪杉鸡烧灯蜃楼身上首尾相连谇讛獭髓铁牓通蔽五四青年节详决崄特仙姿萧耗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