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麄莽”。粗鲁。《水浒传》第四七回:“因为他面颜生得麄莽,以此人都叫他做‘鬼脸儿’。” 清 吴雷发 《说诗菅蒯》:“然不得以寂寞为洁,麄莽为厚,尖纤为新,诡僻为超。盖得其近似,未有不背驰者。” 清 李调元 《界牌岭》诗:“山房盖木皮,居民讶魍魎。见人或不冠,自陈礼麤莽。”
“麤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麤莽”读作cū mǎng,意为粗鲁、粗野。该词有两种异体写法,即“麄莽”。其核心含义指言行举止缺乏细致或文雅,带有莽撞、不修边幅的意味。
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行为或文风,含贬义。例如:“他虽心直口快,但言辞麤莽,常令人不悦。”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辞海》或《水浒传》等文献。
麤莽 (Cū Mǎng) 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行为粗糙、不细致、不圆滑。它代表了粗暴或粗鲁的态度。
麤 (Cū) 的部首为黍 (shǔ),总共有13个笔画。
莽 (Mǎng) 的部首为艹 (cǎo),总共有9个笔画。
麤莽 (Cū Mǎng) 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说文解字》是最早把这个词记录下来的字典。
在繁体字中,麤莽 (Cū Mǎng) 保持原样,并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麤莽 (Cū Mǎng) 的写法可能有些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该词的含义或读音。
他的举止麤莽,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一些与麤莽 (Cū Mǎng) 相关的组词包括粗鄙 (cū bǐ),鲁莽 (lǔ mǎng) 等。
麤莽 (Cū Mǎng) 的近义词可以是粗暴 (cū bào),蛮横 (mán héng) 等。
麤莽 (Cū Mǎng) 的反义词可以是温柔 (wēn róu),细腻 (xì nì) 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