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莽的意思、麤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莽的解释

亦作“麄莽”。粗鲁。《水浒传》第四七回:“因为他面颜生得麄莽,以此人都叫他做‘鬼脸儿’。” 清 吴雷发 《说诗菅蒯》:“然不得以寂寞为洁,麄莽为厚,尖纤为新,诡僻为超。盖得其近似,未有不背驰者。” 清 李调元 《界牌岭》诗:“山房盖木皮,居民讶魍魎。见人或不冠,自陈礼麤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莽”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字义和用法三个层面解析。以下为基于权威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麤莽”由“麤”与“莽”二字组成。“麤”为“粗”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其本义为“行超远”,后引申为粗糙、粗疏之意(参考《汉语大词典》);“莽”原指丛生的草,《广雅》训为“草也”,后衍生出粗率、鲁莽之义(参考《辞源》)。二字连用,形容言行或性格粗鲁、莽撞,如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中“麤莽汉”即指行事欠考究之人。

二、词源与古籍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唐宋文献,如唐代笔记《酉阳杂俎》载“其性麤莽”,宋代朱熹《朱子语类》亦评某人“作事麤莽”。明清时期使用渐少,但仍保留于方言或书面语中。其语义强调“未加修饰”与“缺乏节制”的双重特质,近义词包括“粗鲁”“莽撞”,反义词则为“细致”“谨慎”。

三、现代使用与辨析

当代汉语中,“麤莽”因字形复杂且罕用,多被“粗莽”替代。需注意其与“粗犷”的差异:后者偏重豪放不拘,含褒义;而“麤莽”则侧重负面评价,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粗野冒失”。

网络扩展解释

“麤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麤莽”读作cū mǎng,意为粗鲁、粗野。该词有两种异体写法,即“麄莽”。其核心含义指言行举止缺乏细致或文雅,带有莽撞、不修边幅的意味。

二、字形与词源

三、文学用例

  1. 《水浒传》第四七回中,形容人物“面颜生得麤莽”,指其外貌粗犷、气质粗野。
  2. 清代吴雷发《说诗菅蒯》提到“麤莽为厚”,批评将粗率误认为淳厚的创作倾向。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行为或文风,含贬义。例如:“他虽心直口快,但言辞麤莽,常令人不悦。”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辞海》或《水浒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驳诘常算抽贯翠车的溜骨碌吊袜带顿留恶贯满盈发排飞舟忿悁甘教膏粱子弟梗命工功公升扢抖抖孤星黑绿洪泛区宏宏户符毁短回锅假耤监界脚打着脑杓子旌擢决疣溃痈举燧亏耗琅珰蜡丸绢书连称漏网之鱼猫掌风鸥汀潘虹欠陪潜志啓瀹取路上房上南落北审分慑息设心处虑世则授权獀狩肃布泰极而否堂上官探看陶写田横客推扬想属萧何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