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腹。谓饥饿。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士则》:“ 士则 具陈奔驰陟歷,资粮已絶,迫於枵腹,请以饮饌救之。”《明史·福王常洵传》:“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清 赵翼 《边外诸土司地清晨必起黑雾》诗:“我行不蓐食,直以枵腹搏。”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命令被告枵腹恭候于异地,以俟自己雍容布置,慢慢开审,真是霸道得可观。”
(2).指饥饿的人。 周咏 《感怀》诗之四:“驱将枵腹填沟壑,鞭尽无衣泣露霜。”
(3).比喻空疏无学或空疏无学的人。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二:“汎览健忘,致成枵腹。” 清 杨岘 《<燕下乡脞录>序》:“视枵腹而操不律,奚止钧銖之差耳哉!”
(4).比喻内中空虚无物。 宋 范成大 《除夜感怀》诗:“匏瓜谩枵腹,蒲柳无真姿。” 宋 陆游 《寒甚》诗:“酒尽瓶枵腹,炉寒客曲身。”
枵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fù,其核心含义指空腹、饥饿,形容腹中空虚无食的状态。该词属于书面用语,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常用于形容饥饿或引申为腹中无学问、内容空泛。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字面义:饥饿的肚子
引申义:内容空乏
“枵”从木,号声。《说文解字》释其本义为“木大而中空”,引申为虚空。
来源:《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释“枵”为“空虚”。
“枵腹”属偏正结构,“枵”修饰“腹”,强调腹部如空心木头般空荡。
形容饥饿
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枵腹终宵,辗转空床。”
译文:整夜饿着肚子,在空床上辗转难眠。 来源:《聊斋志异》卷四《狐谐》。
比喻学识空疏
例:宋·苏轼《与米元章书》:“恐君枵腹,未足饱我。”
译文:(玩笑语)担心你腹中无学问,不足以满足我的求知欲。
来源:《苏轼文集》卷五十八。
释义:“空腹,饥饿。亦比喻空疏无学。”
释义:“肚子空着,没有吃东西;饥饿。”
释义:“空腹,饥饿。枵,空虚。”
来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枵腹从公,力瘁身疲。”
来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饥肠枵枵,实难捱忍。”
“枵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fù,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字面意义
指空腹、饥饿的状态,形容极度饥饿。例如《明史·福王常洵传》中“令吾辈枵腹死贼手”即用此意。
引申含义
“枵腹日充”为衍生表达,指饥饿时暴饮暴食导致不适,需与“枵腹”本义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本枝百世才质参堂常仪弛行触目伤怀除折澹然诞月诋詈对语凤声附出宫阃狗肺狼心冠军过手过头话裹头人古文经学禾倈横叨较胜诘治激裂禁扉金琐卷笔刀狂人枯树老根龙旌龙亢买脸面内骨子跑红軿驰潜望镜七尺之躯窃统清立儒经繖幄善非上帐儿盛积胜期沈落阘靸腾拔调色同期录音驼钮王猷微径为头闻风而兴五库先公后私相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