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孝弟的意思、孝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孝弟的解释

亦作“ 孝悌 ”。1.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朱熹 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闻礼义行而刑罚中,未闻刑罚行而孝悌兴也。”《新唐书·孝友传赞》:“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弟而已’。”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孝悌称於宗族乡党,慈爱隆於父子弟昆。”《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汉 朝取士之法……惟以孝廉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洁。孝则忠君,廉则爱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禄 道:小弟远游,父母兄长跟前,有失孝悌,专为着几分微利,以致如此。”《红楼梦》第六三回:“礼部见当今隆敦孝弟,不敢自专,具本请旨。”

(2).指孝弟者。《汉书·董仲舒传》:“今朕亲耕藉田以为农先,劝孝弟,崇有德,使者冠盖相望,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

(3). 汉 代乡官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汉书·韩延寿传》:“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长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耻。”《后汉书·明帝纪》:“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6*级。” 李贤 注:“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 高帝 置,孝悌、力田, 高后 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 宋 苏轼 《策问》之二:“古者有劝农之官、力田之科,与孝弟同。而自 汉 以来,率用户口登耗、黜陟守宰。”

亦作“ 孝悌 ”。弟承兄位为帝者,享祀宗庙时称“孝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故 太祖 之室, 太宗 称孝弟, 真宗 称孝子,大行皇帝称孝孙。”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孝弟》:“古人惟子孙称孝,《诗》‘绥予孝子’、‘孝孙徂位’,皆庙中之称,后代以弟承兄,则有称孝弟者。”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孝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孝弟(xiào t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对父母尽孝道、对兄长尽悌道的行为准则,强调家庭内部的尊卑秩序与和睦关系。其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源本义

“孝”字在甲骨文中形如“子承老”,《说文解字》释为“善事父母者”;“弟”通“悌”,《说文》注“善兄弟也”,本义为敬顺兄长。二字合称始于先秦典籍,如《论语·学而》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二、经典定义

  1. 孝道实践

    孔子强调“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要求子女在父母生前奉养、身后依礼安葬祭祀。

  2. 悌道内涵

    《孟子·滕文公下》载“入则孝,出则弟”,指在家敬父母,在外尊兄长,将家庭伦理扩展至社会长幼秩序。

  3. 社会功能

    儒家视孝弟为仁德之本,《论语·学而》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家庭伦理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石。


三、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孝弟”释义为:

孝:孝顺,奉养父母;弟(悌):敬爱兄长。合指尊奉长辈、友爱兄弟的道德规范。

此概念至今仍影响东亚家庭伦理观,如韩国《孝行奖励法》、日本《养老令》均承袭其精神。


典籍引证

注:“孝弟”在汉代后多写作“孝悌”,但古籍中二字通用,如《孟子》皆用“孝弟”。现代汉语以“孝悌”为规范词形,然学术论述仍保留原写法以溯本源。

来源参考: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孝弟”(xiào dì/t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伦理观念,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延伸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品德,是儒家思想推崇的家庭伦理基础。其中:

二、文献出处与文化意义

  1. 儒家经典
    《论语·学而》载:“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说明孝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2. 治国理念
    《孟子·梁惠王上》提出“申之以孝悌之义”,将家庭伦理扩展为治国方略。

三、其他历史用法

  1. 汉代乡官名
    汉代曾设“孝弟”作为地方官职,负责教化民众(见于《史记》《汉书》记载);
  2. 帝王祭祀称谓
    弟承兄位为帝者,在宗庙祭祀时称“孝弟”(清代钱大昕考证)。

四、现代启示

孝弟思想至今影响东亚文化,强调家庭和睦与社会责任。需注意其历史语境中的等级色彩,现代可理解为对长辈的关怀与平辈的友爱。

提示:如需具体文献原文或历史案例,可参考《论语》《汉书》等经典。

别人正在浏览...

背主草偃阐扬光大吃虱留大腿初衣窜黜东井独享发鬓稾草鬼吵鬼闹行思坐忆黑昆仑洪泛区回澜互结浑濛江湍嫁衣颉地颃空阶藉敬老爱幼寂若无人句絶刻漆罗床面奉鸣鼍闽虻谋计南郭先生瓢饮秦韩沁沁涀涀起身弃损劝勉拳石戎右软脚筵襦袖山石榴刷放输理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死乱私誓天渊之别僮夫通印子鱼頽陋屯蒙土围子挖耳当招玩意儿尾煞汙漫五牛闲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