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弦望的意思、弦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弦望的解释

(1).指农历每月初七、八,廿二、三和十五(有时是十六、七)。《鹖冠子·天则》:“弦望晦朔,终始相巡。” 陆佃 解:“月盈亏而成弦望。” 汉 王充 《论衡·四讳》:“八日月中分谓之弦,十五日日月相望谓之望,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晦与弦望一实也。” 唐 杨炯 《送并州旻上人诗序》:“三元日月,不能改弦望之期;四序炎凉,不能移变通之运。” 明 何景明 《泊云阳江头玩月》诗:“弦望几更易,客行尚殊境。”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弹筝叩缶长太息,岂可日月无弦望?”

(2).借指时日、岁月。 南朝 梁元帝 《策勋令》:“自 白波 作寇,亟淹旬朔; 黑山 搆逆,多歷弦望。”《南史·陈纪上·废帝》:“敕 欧阳紇 等攻逼 衡州 ,岭表纷紜,殊淹弦望。” 唐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诗:“秋雨移弦望,疲痾倦苦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弦望"是汉语中用于描述月相变化的传统术语,源自古代天文历法观测,具有明确的科学内涵和文化意蕴。该词由"弦"与"望"二字构成复合结构,分别指代月亮不同形态的特定时刻。

从天文历法角度解析,"弦"包含上弦月与下弦月两种形态:①上弦月指农历每月初八前后,月面西半部明亮,状如弓弦;②下弦月则出现在农历廿三前后,月面东半部明亮。此观测记录最早见于东汉刘熙《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来源:中华书局《释名疏证补》)。

"望"特指满月状态,《说文解字》释为"月满与日相望",即农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地球处于日月之间时的月相。班固《汉书·律历志》载:"朔晦月见,弦望满亏"(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准确描述了月球运行周期中的四个关键节点。

在历法应用中,"弦望"构成完整的月相周期参照系,如《周髀算经》记载:"月行疾,二十九日过半而月朝朔,是谓一弦;又二十九日过半而月朝望,是谓再弦",通过观测弦望可推算朔望月长度。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考证:"弦者,月半之名,望者,月满之称,此历家之通义也"(来源:江苏古籍出版社《经义述闻》)。

该术语亦延伸至文学领域,南朝谢庄《月赋》"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即运用弦望意象构建时空意境。在民俗传统中,弦望周期更与农耕时序、祭祀活动密切关联,如《荆楚岁时记》载"望日祭月"习俗(来源:中华书局《荆楚岁时记校注》)。

网络扩展解释

“弦望”是一个与古代历法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弦望”指农历中与月相相关的特定日期:

  1. 弦:分上弦(每月初七、初八)和下弦(每月廿二、廿三),此时月亮呈半圆形,形似弓弦。
  2. 望:指满月之日,通常在十五或十六、十七,此时日月相对,月相最圆。

二、引申含义

在文学中,“弦望”可借代时间或岁月,如南朝梁元帝《策勋令》用“多歷弦望”表示历经时日。

三、来源与用法

四、注意

部分资料(如)提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误用或引申,需结合语境判断。

示例诗句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 引古诗,表达时间自有规律。

总结来看,“弦望”本义为月相日期,后扩展为时间象征,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理败家子八太爷崩离编蓬闭合思过並騖碧沚补辑沉默楚儽唇呡丹溜道殣相枕东道之谊斗辞抖战反狱符书盖世无双膏肉睾芷公理椢脸轱轳车骨窍秏废红契鸿隙陂幻忽狡猱骄弱桀宋机郭金汞寄生草军旅老家灭杀穆护砂醲醑朴僿青纱帐秋霜让烟鋭骑森风山行海宿示导说辞随珠弹雀筒簟推伐舃凫香积巷职涍泉小使者小哉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