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言的意思、详言的详细解释
详言的解释
(1).谓言语审慎。《后汉书·张湛传》:“及在乡党,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 李贤 注:“详,审也。”
(2).犹正言,直言。 宋 宋祁 《张尚书行状》:“及司封駮,则详言粹议,有 任傀 之沉正。”
(3).细说。《朱子语类》卷五七:“ 孟子 之意,是欲见其曲折而详言之。”
词语分解
- 详的解释 详 (詳) á 细密,完备,与“略”相对:详细。详略。详情。详谈。周详。详实(详细而确实。亦作“翔实”)。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清楚地知道:内容不详。 说明,细说:内详。 审慎:详平(审理案件审慎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专业解析
“详言”的汉语词典释义
“详言”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形容词“详”与动词/名词“言”组合而成。其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及用法如下:
-
本义:详细述说;详尽地陈述
- 这是“详言”最常用和直接的含义。“详”意为详细、周密,“言”意为说、陈述,组合起来强调说话或写作时内容全面、细节充分,不遗漏要点。例如:“报告中详言了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 其反义词可为“略言”、“简述”。
- 来源参考:此释义为现代汉语常用义,权威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详”字条目下的相关词条或例句中体现该用法 。
-
引申义:详尽的言辞或内容
- “详言”也可作为名词使用,指代那些详尽、细致的言语或文字内容本身。例如:“书中所载,皆为详言,可供后人查考。” 此时,它侧重于指代信息的详细状态或文本本身。
- 来源参考:此名词性用法在古代文献及现代书面语中均有体现,可在《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历时性词典中找到相关书证和释义 。
-
语体与用法
- “详言”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书面语词汇,常用于正式报告、学术论述、法律文书、公文写作或需要精确表达的场合,以体现内容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 来源参考:词汇的语体色彩和适用语境是词典释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描述可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对词汇使用场合的说明 。
-
词源与构成
- 从构词法看,“详言”属于并列式合成词。“详”与“言”在意义上相互补充、并列组合,共同表达“详细地说”或“详细的言辞”这一核心概念。这种构词方式在古汉语中已存在,并在现代汉语中延续使用。
- 来源参考:关于汉语复合词的构词方式分析,可参阅《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等语言学著作或专门的汉语构词法研究 。
“详言”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详细地陈述(动词性用法)或指代详尽的言辞内容(名词性用法)。它是一个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汇,强调表达的周密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常用于需要精确、严谨表述的语境中。其构成体现了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详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ng yán,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解释:
-
言语审慎
指说话谨慎、周密。例如《后汉书·张湛传》提到“详言正色”,李贤注解“详”为“审也”,即强调言辞的严谨性。
-
正言/直言
表示坦率、正直地表达观点。宋代宋祁在《张尚书行状》中记载“详言粹议”,即用正直的言论参与讨论。
-
细说
指详细阐述或解释。如《朱子语类》提到“曲折而详言之”,以及造句示例“前已详言之矣”,均体现详细叙述的用法。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文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其核心含义均围绕“语言表达的严谨性”展开,既可指态度审慎,也可指内容详尽。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朱子语类》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稗耳贩目拜坛不知头脑差违赤坂重出垂堂得名独茧缕督任放从風檣陣馬风云月露高其佩故二诡妙过甚其辞瞽议海国户辚胡鯭胶轕角弓反张禁旅八旗君子之交淡若水考评刻敝梁窦恋酒贪杯灵品绿林幔室陌上桑摩耶内法韸子破涕成笑铺板谦持迁殂倾河情急清舒侵滥七损八益穣川上流社会删治尸职水晶塔素端岁孰梯头投机亡辜黠悍鲜腆协律夕霏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