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箕倨的意思、箕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箕倨的解释

同“ 箕踞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至, 尉他 魋结箕倨见 陆生 。”《淮南子·齐俗训》:“ 胡 貉 匈奴 之国,纵体拖髮,箕倨反言,而国不亡者,未必无礼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古人坐席,故以伸足为箕倨。今世坐榻,乃垂足为礼,盖相反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箕倨”是古代汉语中描述坐姿的专有词汇,也作“箕踞”,指人席地而坐时两腿前伸、臀部着地的姿势,形似簸箕而得名。该姿势在古代礼仪中被视为轻慢不敬的行为。

从字形结构看,“箕”本义为竹编的扬米去糠器具,“倨”表示傲慢不恭,二字组合既表形态又含态度。《礼记·曲礼上》明确记载“坐毋箕”,汉代郑玄注:“箕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庄子·至乐》中亦载“庄子箕踞鼓盆而歌”,展现其蔑视礼法的态度。

在文化内涵层面,箕倨折射出古代礼制对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周代礼仪规定标准坐姿为双膝跪地、臀部贴脚跟(即“跽坐”),而箕倨因身体舒展被视为对尊长或宾客的侮辱。秦汉以后,随着家具演变,箕倨逐渐脱离贬义,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坐姿。

网络扩展解释

“箕倨”的正确写法应为“箕踞”,是古代中国形容一种不礼貌坐姿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箕:指簸箕,一种农具,形状为前宽后窄的敞口容器。
    • 踞:意为蹲坐,两腿前伸的姿势。
    • 合称“箕踞”即“像簸箕一样张开腿坐”。
  2. 文化含义:

    • 在古代礼仪中,标准的坐姿是“跪坐”(双膝并拢着地,臀部贴脚跟),而箕踞是伸腿岔开、臀部直接着地的随意姿势,被认为是对他人的轻蔑或不敬。
    • 《礼记·曲礼》明确记载:“立毋跛,坐毋箕”,将箕踞视为失礼行为。
  3. 典型用例:

    •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失败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以此姿态表达对秦王的极度藐视。
    • 《庄子·至乐》:庄子妻死,他“箕踞鼓盆而歌”,用随意坐姿表现对世俗礼法的超脱。

常见误写说明: “倨”字意为傲慢(如“前倨后恭”),与坐姿无直接关联。“箕踞”的“踞”强调身体姿态,因此“箕倨”是错别字,正确写法为“箕踞”。该词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成语典故中,形容傲慢无礼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

騃拙澳门风云白鲦抱蓄参察苍岑超产奖撤帘呈质厝所逮系的役点呼遁变杜魄发单风驰电击分减分涂俯取戆介高档葛麻搁栅公席过位鹤鸣鸿都铰刀夹锡钱尽命今且吉问稽仰绝色空弮狂涛骇浪亮煌煌六子龙转马靴黏涎排揎淜湃评荐欠款谦裕擎天手热力学第二定律沈屯十滴水素族谈论腾跨往志违程孝成王晓事细点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