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蠃的意思、附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蠃的解释

即蒲卢。一种细腰的葫芦。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二八:“是故附蠃升高而枯,蝜蝂以任重而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附蠃(fù luǒ)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专指蜗牛或螺类生物。以下从词典释义、文献依据及用法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蜗牛别称

    “附蠃”最早见于《尔雅·释鱼》,其中记载:“蚹蠃,螔蝓。”郭璞注:“即蜗牛也。”意指蜗牛背壳螺旋形似蠃(螺),且常附着于他物爬行,故称“附蠃”。

    文献依据:

    《尔雅·释鱼》:“蚹蠃,螔蝓。”(《汉语大词典》引)

  2. 螺类通称

    在部分方言或古文献中,“附蠃”亦泛指水生螺类。如《本草纲目》提及“蠃”为“螺之统称”,而“附蠃”强调其吸附特性。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三、经典文献用例

  1. 《尔雅》

    作为最早收录该词的典籍,《尔雅·释鱼》明确将“蚹蠃”(即附蠃)与蜗牛对应,奠定其释义基础。

  2. 《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蜗蠃”条目下称:“蠃与螺同,形似蜗牛,故俗名蜗蠃。”佐证“附蠃”与蜗牛、螺类的关联。


四、现代使用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附蠃”已属罕用词,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方言。需注意: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尔雅注疏》,中华书局,2016年。
  3. 《本草纲目》(校点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网络扩展解释

“附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刘基的《拟连珠》第二十八章:“是故附蠃升高而枯,蝜蝂以任重而躓。”。这里通过“附蠃”(细腰葫芦攀附高处而枯萎)与“蝜蝂”(一种负重小虫)对比,表达事物因自身特性导致的局限性。

相关辨析

  1. 与“蜾蠃”的区别:
    “蜾蠃”(guǒ luǒ)指细腰蜂,与“附蠃”字形相近但含义不同。需注意避免混淆。
  2. 古汉语中的象征:
    葫芦在古代常被赋予“依附”“脆弱”等意象,如刘基的例句即用“附蠃”暗喻盲目攀附的后果。

“附蠃”是特定语境下的植物名称,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研究中。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说文解字》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菜刀菜殽策源地朝策持蠡测海抽选穿心出糗道听耳食达奚打鱼冬霰斗别气蠹蝎奉申贺敬根荄革去勾针古老钱鸿鳞宦吏慧义魂飞魄扬姬伯急赤白脸集校基阯决胜刊啓阔论高谈捞毛的理化留逆乱无象面称迷顽逆变齧雪盘儿跑了和尚跑不了寺颇极裘絺取途染坊宂下三善道纱縠善物深恶痛疾尸布水塘蜀中送梅阘懦淘虏筒竹布团行唯吾独尊啸咏罅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