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骨的意思、泥骨的详细解释
泥骨的解释
指泥菩萨。 宋 梅尧臣 《涂山》诗:“荒庙立泥骨,巖头风雨过。”
词语分解
- 泥的解释 泥 í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泥巴。泥垢。泥浆。泥煤。泥淖(泥污的洼地)。泥泞。泥洼。 像泥的东西:枣泥。山药泥。印泥(盖图章用的印色)。蒜泥。 泥 ì ㄋㄧˋ 涂抹:泥墙。泥缝儿(坣 )。 固执,死
-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网络扩展解释
“泥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ní gǔ,主要含义如下:
1.基本解释
- 指泥菩萨:即用泥土塑成的神像,常见于古代诗文中的意象,常用来形容残破或荒废的庙宇场景。例如宋代梅尧臣《涂山》诗中的“荒庙立泥骨,巖头风雨过”,描绘了泥塑神像在风雨中残存的景象。
2.字义拆解
- 泥(ní):指泥土或泥塑材料。
- 骨(gǔ):本义为骨骼,此处借指泥像的“骨架”或结构,暗喻脆弱性。
3.诗文中的运用
- 宋代吴则礼《小雨倦出怀介然》:“北风吹雨鸣船蓬,高岩泥骨愁老翁”。
- 清代林占梅诗句:“可怜数郡遭荼毒,血肉为泥骨作柴”,以“泥骨”暗喻百姓的悲惨境遇。
4.文学意象
“泥骨”在古诗中多用于渲染凄凉、荒芜的意境,或隐喻脆弱易逝的存在,如神像的残破暗含信仰的崩塌。
“泥骨”本义为泥菩萨,但通过诗文引申,常被赋予更深的文化和情感内涵,成为古代文人表达世事无常、荒凉哀婉的常用意象。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文出处,可参考古籍或文学类网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泥骨
泥骨这个词可以指代一个人的体魄或者身体的情况,形容一个人非常虚弱或者生活困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泥骨的拆分部首为水和骨,其中水的笔画数为4,骨的笔画数为9。
来源
泥骨这个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一些人认为它可能是古时候用来形容人体骨骼像泥一样软弱无力的比喻。
繁体
泥骨这个词在繁体中为
泥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泥骨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没有确凿的资料,我们无法确定它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例句
1. 他过去生活非常艰苦,如今一身泥骨。
2. 他身体非常虚弱,泥骨不堪。
组词
泥手、泥脚、骨瘦如柴、白骨、骨痛、软骨病
近义词
病态、憔悴、虚弱
反义词
健壮、强壮、精力充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