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泥骨的意思、泥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泥骨的解释

指泥菩萨。 宋 梅尧臣 《涂山》诗:“荒庙立泥骨,巖头风雨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泥骨"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典籍应用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 基本释义 指泥土与骨骼。常用来比喻人的躯体,强调其物质性、易朽性,与精神、灵魂相对。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年)第5卷第1230页。

二、 典籍应用与引申义 该词多见于古代道教典籍或文学作品中,常与“木魂”、“石魄”等词对仗或连用,用以描述构成人或物形体的基本物质元素,或指代凡俗的肉身:

  1. 指代凡俗躯体/物质之身: 如《云笈七签》(北宋·张君房 编)卷五十五中提到修炼者需超越“泥骨”的限制。意指肉体凡胎。
  2. 与“木魂”对仗: 如《真诰》(南朝梁·陶弘景 编)等道教文献中,常有“木魂”、“泥骨”、“石魄”等表述,用以象征性地描述构成人或精怪形体的不同自然元素,强调其非永恒性。

    来源:《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 1988年)相关卷册对《真诰》的收录与注解。

“泥骨”一词,直译为泥土与骨骼,在典籍中主要用于指代人的物质躯体,强调其源于自然、终将朽坏的本质,常带有一定的哲学或宗教色彩,多见于道教文献和古典诗文之中。

网络扩展解释

“泥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ní gǔ,主要含义如下:

1.基本解释

2.字义拆解

3.诗文中的运用

4.文学意象

“泥骨”在古诗中多用于渲染凄凉、荒芜的意境,或隐喻脆弱易逝的存在,如神像的残破暗含信仰的崩塌。

“泥骨”本义为泥菩萨,但通过诗文引申,常被赋予更深的文化和情感内涵,成为古代文人表达世事无常、荒凉哀婉的常用意象。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文出处,可参考古籍或文学类网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眉板脸班授宝袜本教标绘髌罚蔡文姬测意抄白车脚夫崔嵬大请大受登进弟道地塄断限恶德繁缕凤奁妇职关知汩咄河帅降辱江澨加派挤擦讥忿锦彩酒具絶粒拘梗蜡煤邻敌留落猛憨谋图不轨扑桃钳忌畎渎然然乳石审阅食味方丈説海口书生气宿责田科投策兔窟挽丧文溆子瑕砾下马牌闲田小愒小头小脑遐懿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