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弟难兄的意思、难弟难兄的详细解释
难弟难兄的解释
见“ 难兄难弟 ”。
词语分解
- 难弟的解释 犹贤弟。 宋 程俱 《九月七日夜梦王元规诘旦其弟元矩适相访感而作诗一首》:“清晨客在门,乃自 乌衣 来。典刑见难弟,共嘆一息乖。”参见“ 难兄难弟 ”。
- 难兄的解释 犹贤兄。 唐 无可 《送喻凫及第归阳羡》诗:“宗中初及第,江上覲难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参见“ 难兄难弟 ”。
专业解析
“难弟难兄”是汉语成语“难兄难弟”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原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该成语有两种读音及含义:
- 读作“nán xiōng nán dì”:指兄弟才德相当,难分高下。例如《世说新语》记载陈寔评价两个儿子陈纪、陈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为两人同样优秀,无法区分兄长与弟弟的高下(来源:《汉语大词典》)。
- 读作“nàn xiōng nàn dì”:现代引申为彼此曾共历患难或处于相似困境的人。例如:“这对难兄难弟在创业失败后互相扶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成语结构上,“难”字在不同读音下分别承担“难以比较”和“患难”的语义,体现了汉语多音多义的特点。该成语的典故与演变过程被收录于多部权威辞书,如《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网络扩展解释
“难弟难兄”是汉语成语,与“难兄难弟”同源,但用法和含义存在演变和分化。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原义(褒义)
最初形容兄弟二人品德或才能相当,难分高下。
例:宋代王之道《满庭芳》中“难弟难兄,俱列群英”,即赞美兄弟皆优秀。
-
反用(贬义)
后衍生出讽刺两兄弟同样恶劣的用法。
例:清代魏源《二室行》“难弟难兄孰相让”,暗指兄弟争胜却无德。
二、读音与含义分化
- nán dì nán xiōng
侧重兄弟“难分优劣”或“同样糟糕”,需结合语境判断褒贬。
- nàn dì nàn xiōng
现代多读此音,指共患难的人(与“难兄难弟”同义),但此用法争议较大,部分权威来源认为属于误用。
三、出处与演变
- 典故起源
源自《世说新语》中陈元方与陈季方的故事,原句“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体现兄弟才德相当。
- 清代演变
清代文献如魏源、许奉恩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反讽用法。
四、使用建议
- 在正式语境中,建议优先使用“难兄难弟”,并根据读音(nán/nàn)区分含义。
- 若用“难弟难兄”,需通过上下文明确指向“兄弟优劣难分”或“共同陷入困境”,避免歧义。
五、示例
- 褒义:二人学术成就斐然,堪称难弟难兄。
- 贬义:这对难弟难兄屡次违法,终被制裁。
- 共患难(争议用法):他们是创业路上的难弟难兄。
提示:如需更权威的古典释义,可参考《世说新语》或《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肆编目鬓垂不怎麽样侧手拆除棽俪吹打打虎殚匮电压表帝寝多一半发媿烦僞逢贤把赠焚燎绠短汲深官话关里谷嗛核举红苕气鸿稀鳞絶椒子急辞结陈节候矜立计智军民空口说空话髡囚愣头愣脑练队寥索灵绎没意思猛孤仃的面积鸣于乔木鸟男女怕死鬼佩帏千品翘首跂踵锲核青节旗章瑞炉山长水远山帽云盛筵易散石堰数责嗣母通赃过付湘陵妃子下停析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