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poral torture] 施加于罪犯或犯过者的肉体的惩罚,包括死刑、鞭笞和监禁
古来相传孝女甚多,如女婧、 缇萦之类,一使 景公废伤槐之刑,一使 文帝除肉刑之令,皆能委曲用心,脱父于难。——《镜花缘》
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指墨、劓、剕、宫、大辟等。今泛指对受审者肉体上的处罚。《荀子·正论》:“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张守节 正义:“《汉书·刑法志》云: 孝文帝 即位十三年,除肉刑三。”《唐律·名例》:“昔者,三王始用肉刑。” 长孙无忌 等疏:“肉刑:墨、劓、剕、宫、大辟。” 毛6*泽6*东 《论政策》:“对任何犯人,应坚决废止肉刑,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 骆宾基 《可疑的人》二:“他在古庙里囚禁的时候,审问了三次,都是在深夜,而且第一次就受了严重的肉刑。”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肉刑汉语 快速查询。
肉刑是一种以残害人体为特征的古代刑罚制度,其定义、演变及社会影响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析:
肉刑指通过物理手段对罪犯身体造成不可逆伤害的刑罚。主要特征包括:
时期 | 发展特征 |
---|---|
起源 | 始于夏商周三代,被纳入"五刑"体系 |
鼎盛 | 春秋战国广泛适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
转折点 | 汉文帝废除墨、劓、刖等主要肉刑(公元前167年),开启刑罚人道化进程 |
后续发展 | 魏晋后虽偶有恢复提议,但基本退出主流刑罚体系 |
肉刑的废除标志着:
注:完整历史案例和立法细节可参考《中国法制史》等专业文献,或访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库获取更多判例信息。
肉刑是一个汉字词,表示对人体进行肉体上的刑罚。整个词可以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肉)和刑(刂和行的组合成:⺈)。
肉刑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法律制度,用于对犯罪者进行肉体上的处罚。在早期的中国历史中,肉刑被广泛应用于对罪犯进行鞭刑、割耳、截鼻等残忍的刑罚,以示威慑和惩罚。这种刑罚形式在现代已经被废止,但在古代起到了镇压犯罪的作用。
在繁体字中,肉刑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区别。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的略有不同。在古代汉字中,肉刑的写法也是⺼+⺈的组合。但是对于刑的第二个部件“行”,古代有时会写成“⻙”,笔画数目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个关于肉刑的例句:
历史上,肉刑被用于对严重的罪犯进行严厉处罚,给他人以警示。
组词:肉体、刑罚、刑法、刑讯、鞭刑。
近义词:肉刑的近义词包括苛刑、酷刑、严刑。
反义词:肉刑的反义词可以是轻刑、宽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