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夏腊的意思、夏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夏腊的解释

僧人出家的年数。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夏腊今应三十餘,不离树下塚间居。” 唐 李俨 《道因法师碑》:“法师夏腊虽幼,业行攸高,独於众中,迥见推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清塞》:“时夏腊已高,荣望落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夏腊是汉语佛教术语,指僧人受戒后的年数,又称“法腊”“戒腊”。该词由“夏”与“腊”两部分构成:“夏”源于佛教结夏安居制度,即僧人在雨季三个月(农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定居修行;“腊”指岁末,后引申为年度计量单位。夏腊每满一年称为“一腊”,是僧人资历排序、法事座次的重要依据,如《景德传灯录》载“僧问:‘夏腊几何?’师曰:‘虚空无耳目,何用论春秋?’”。

据《佛学大辞典》解释,夏腊计算始于佛陀时代,旨在规范僧团秩序。唐代道宣律师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中明确记载:“从受戒时至解夏夜,通计若干腊。”宋代《禅林象器笺》亦强调夏腊与寺院职务分配的关系。现代佛学研究著作《中国佛教制度史》指出,夏腊制度至今仍影响汉传佛教寺院管理。

参考文献: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2. 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
  3. 湛如《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夏腊”是佛教术语,指僧人出家的年数,主要用于计算僧侣的修行资历。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定义

夏腊(xià là)指僧人出家后的年数,类似于世俗用“春秋”表示年龄。其计算方式与佛教的“结夏安居”制度相关。


背景与计算方式

  1. 佛教岁首与除夕
    僧人将七月十六日视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每年夏腊增加一岁,标志出家时间的累积。

  2. 结夏安居制度
    佛教规定僧人每年农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需在寺内静修(即“结夏安居”)。这段时间的开始和结束类似世俗的“岁首”与“旧腊”,故称“夏腊”。


文献用例


相关概念区分


夏腊是佛教文化中特有的年龄计算方式,既体现僧人的修行时间,也与宗教仪轨(如结夏安居)紧密关联。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和佛教典籍,现代语境中使用较少。

别人正在浏览...

薄民臂甲侧耳豺狼之吻乘桴呆里撒奸凋散谍诇递战斗进多大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方功飞头鵩鸟福物耕灌各色各样攻昧钩深致远归诚还耻韩湘虹烛锭烜爚瓠落火硝嗟来崛峍叩石垦壤哙息夸艳昆阆老而弥坚庐陵没成捆面骨驽蹄盘桓盘牙缾罍瓶隐潜沸且况穷言杂语丘阿声训社祀食盒寿期澍泽私隶苏门四学士逃恶鬀度通水伪从小娥下妾信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