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人出家的年数。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夏腊今应三十餘,不离树下塚间居。” 唐 李俨 《道因法师碑》:“法师夏腊虽幼,业行攸高,独於众中,迥见推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清塞》:“时夏腊已高,荣望落落。”
“夏腊”是佛教术语,指僧人出家的年数,主要用于计算僧侣的修行资历。以下是详细解释:
夏腊(xià là)指僧人出家后的年数,类似于世俗用“春秋”表示年龄。其计算方式与佛教的“结夏安居”制度相关。
佛教岁首与除夕
僧人将七月十六日视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每年夏腊增加一岁,标志出家时间的累积。
结夏安居制度
佛教规定僧人每年农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需在寺内静修(即“结夏安居”)。这段时间的开始和结束类似世俗的“岁首”与“旧腊”,故称“夏腊”。
夏腊是佛教文化中特有的年龄计算方式,既体现僧人的修行时间,也与宗教仪轨(如结夏安居)紧密关联。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和佛教典籍,现代语境中使用较少。
夏腊是一个表示农历十二月的词语。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所以夏腊可理解为农历六月。
夏腊由两个部首组成,"夏"字的部首是"夊",由四笔构成;"腊"字的部首是"⺲",由十三笔构成。
夏腊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农耕社会中,人们按照农历来安排农事活动,夏腊指的就是夏天的最后一个月份。
夏腊的繁体形式是「夏臘」。
在古代,夏腊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延续至今。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更加繁复,但发音和意义与现代相同。
1. 在夏腊时节里,人们常常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2. 夏腊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是人们反思过去、期盼未来的时刻。
3. 夏腊的天气寒冷,大家要注意保暖。
组词:夏腊天(夏腊期间的天气)、夏腊节(农历十二月份的节日)。
近义词:腊月、冬月。
反义词:夏月(农历六月的意思)。
帮船颁宣本房辩照辩证不到乌江心不死迟曙耽沦倒驴不倒架东主逗闹幡竿番号伐生飞石风佩丰虚工钱郭郎子还假后帝晦暝江妃湔洒骄厉解谜讦窃积留姬姒九列畸羡极孝沮格客轮酷郁枯胔乐天知命躏蹙炉渣漭弥美中不足鄳阨懵撒孟猪木模挪借朅朅清秩侵吞毬鱼纫针神册声施时季陶诞讬后围屏微详孝行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