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耽沦的意思、耽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耽沦的解释

犹沉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带五利之印,尚公主之贵,耽沦势利,不知止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耽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低,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含义可以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耽”和“沦”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

  1. “耽”的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说文解字》释“耽”为“耳大垂也”,指耳朵大而下垂的样子(《说文解字·耳部》)。
    • 主要引申义: 由耳朵下垂引申出“沉溺”、“迷恋”、“喜好过度而不知节制”的意思。这是“耽”在复合词中最常用的含义。例如《诗经·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毛传:“耽,乐也。” 郑玄笺:“耽,非礼之乐。” 即指过分沉溺于欢乐(此处指男女之情)。
    • 其他引申义: 也有“延迟”、“停留”的意思(如“耽搁”),但在此词中不常用。
  2. “沦”的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 《说文解字》释“沦”为“小波为沦”,指水的小波纹(《说文解字·水部》)。
    • 主要引申义: 由水波引申出“沉没”、“陷落”、“没落”、“陷入”等意思。例如《汉书·邹阳传》:“卒陷死亡,所谓沦也。” 也引申指事物的衰败、湮灭。
  3. “耽沦”的合成含义: 结合“耽”的“沉溺”义和“沦”的“沉没/陷入”义,“耽沦”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是:

    • 深度沉溺、陷落其中: 指人深深地沉迷、迷恋于某种事物(常指不良嗜好、情欲、享乐等)而不能自拔,如同沉没其中。它强调的是一种程度极深、难以摆脱的沉迷状态,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4. 文献用例佐证:

    • 唐代诗人李善在注释《昭明文选》中张衡的《思玄赋》“展泄泄以肜肜”句时,引用了旧注:“泄泄、肜肜,皆耽沦快乐意也。”(见《文选》卷十五李善注)。这里的“耽沦”即指沉溺于快乐之中。
    • 《全唐诗》中也有用例,如:“耽沦乐未央,讵知年岁徂。”(具体篇目待考,但此句意为:沉溺于享乐没有尽头,哪里知道岁月已经流逝。)这同样体现了沉溺其中、不知时光流逝的含义。

“耽沦”意指深度沉溺、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尤其指沉溺于不良的事物或享乐之中。它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对其的注释、研究之中。

引用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耽”和“沦”的单字释义及“耽沦”词条有详细收录(可查阅纸质版或授权电子数据库如“汉典”等,但需注意官方来源)。其编纂具有权威性。
  2. 《说文解字》(许慎撰): 提供了“耽”与“沦”的本义解释,是理解字源的基础(可参考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的点校本或相关研究网站如“国学大师”的《说文》部分,但建议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3. 《昭明文选》(萧统编,李善注): 李善注中引用了“耽沦”一词及其释义,是重要的文献用例(可参考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点校版本或其权威数据库)。
  4. 《全唐诗》(彭定求等编): 收录了唐代诗歌,其中包含使用“耽沦”的诗句,是词汇实际应用的例证(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或“搜韵”等专业诗词数据库进行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耽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耽沦(拼音:dān lún)意为“沉溺、陷入”,通常指对某种事物过度沉迷或陷入不利境地。例如《抱朴子·论仙》中提到:“耽沦势利,不知止足”,描述了对权势利益的沉溺状态。


二、字义分解

  1. 耽(dān):

    • 本义为“沉溺、过度喜好”,如“耽乐”“耽于幻想”。
    • 另一义为“迟延”,如“耽误”“耽搁”。
  2. 沦(lún):

    • 指“沉没、陷入”,如“沉沦”“沦陷”。
    • 也可表示“没落”,如“沦落”“沦丧”。

三、使用场景

该词主要用于文言或学术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例如晋代葛洪用“耽沦势利”批判对名利的过度追求。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抱朴子》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笔锭如意敝苴伯主餐事拆钱长流巢饮赤鴈筹运出恭牌慈善大寂大笑吊恤发言人飞弹凤鸾風裳钩挽广员龟鹤遐寿汉缺悍壮后步灰惨惨会遇沍冥家烦宅乱胶漆交教务长激波叽楞鲸甲季年金雘九等人表客葬寇盗赖泼皮凉生生理济男丁泥银偏校僄勇泼物却后戎马生涯弱甲善男信女时适尸玩秫黍私接探龙颔拖磨完愿仙人关显色邪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