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铢的意思、五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铢的解釋

(1).即五銖錢。《後漢書·公孫述傳》:“ 蜀 中童謠言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 清 顧炎武 《錢法6*論》:“ 漢 承 秦 半兩,已為莢錢,為四銖,為三銖,為五銖,為赤仄,為三官。”

(2).見“ 五銖衣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铢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五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貨币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五铢是漢代至隋唐時期流通的銅質錢币,因單枚重量為五铢(約3.25克)而得名。其名稱源于重量單位“铢”,漢代以24铢為一兩,五铢即表示極輕的重量,後引申為“微不足道”的象征。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推行币制改革,廢除三铢錢,改鑄五铢錢,以解決私鑄泛濫、币值混亂的問題。
  2. 形制特征:圓形方孔,錢面鑄篆書“五铢”二字,右“五”左“铢”,标準直徑約2.5厘米,厚0.12厘米。
  3. 流通時間:從西漢沿用至隋朝,曆時700餘年,是中國曆史上使用最久的貨币。

三、文化意義


四、現代價值

普通漢代五铢錢存世量大,市場價約2-60元;特殊版本(如傳形五铢、隋五铢)或品相極佳者可達數百元。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五铢》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古代中國貨币中的一種銅錢。它因重量約五铢而得名,被廣泛使用于古代社會。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铢》這個詞的部首是“钅”,表示與錢相關;它的筆畫數為十一畫。

來源

《五铢》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這部古代文獻中。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将銅錢稱為“铢”,而因其重量為五分之一兩而得名。這種稱呼逐漸演變為指代貨币的具體名稱。

繁體

《五铢》的繁體字為「五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着一定的變化。關于《五铢》這個詞,根據曆史文獻中的記載,古時候的書寫形式為「五銖」。

例句

1. 在古代,人們常用《五铢》來交換商品和支付勞務。

2. 在曆史小說中,常常描述人們囊中隻有幾個《五铢》的艱辛生活。

組詞

1. 铢秤:指用來稱量貨币或其他物品重量的秤。

2. 铢盤:指用來盛放銅錢的扁平盤子。

3. 铢餘:指對貨币的剩餘、溢出部分進行計量。

近義詞

1. 銅錢:古代中國流通的一種貨币。

2. 小錢:古時用來指代低面值銅錢的詞彙。

反義詞

1. 金銀:古代中國貨币中用來指代貴重金屬的詞彙。

2. 白銀:古代中國流通的一種銀币,比銅錢價值更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