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铢的意思、五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铢的解釋

(1).即五銖錢。《後漢書·公孫述傳》:“ 蜀 中童謠言曰:‘黃牛白腹,五銖當復。’” 清 顧炎武 《錢法6*論》:“ 漢 承 秦 半兩,已為莢錢,為四銖,為三銖,為五銖,為赤仄,為三官。”

(2).見“ 五銖衣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铢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五铢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銅質錢币名稱,其釋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曆史背景解析如下:

一、字義與重量來源

“五铢”由“五”與“铢”構成:

二、曆史沿革與形制特征

  1. 始鑄時間: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首次鑄造,取代半兩錢,确立外圓内方、錢文紀重的形制。
  2. 形制規範:直徑約2.3-2.5厘米,穿孔邊長0.9-1厘米,正面篆書“五铢”二字,字體工整,“朱”頭方折,“金”旁四點勻稱。
  3. 流通跨度:自漢至唐初沿用七百餘年,曆經兩漢、三國、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版式繁多(如東漢“四出五铢”、南朝“公式女錢”等)。

三、文化意義與經濟影響

四、考古實證與學術研究

考古發掘中,五铢錢常見于漢墓、窖藏及絲路遺址(如新疆和田、西安漢長安城),佐證其流通廣度。學者通過錢範、同位素分析等手段,揭示其合金成分(銅70%-80%、鉛20%-30%)及鑄造工藝演變。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 《漢書·食貨志》(中華書局).
  3. 彭信威. 《中國貨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4. 丁福保. 《古錢大辭典》(中華書局).
  5.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古代錢币展》考古報告集.

網絡擴展解釋

“五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貨币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五铢是漢代至隋唐時期流通的銅質錢币,因單枚重量為五铢(約3.25克)而得名。其名稱源于重量單位“铢”,漢代以24铢為一兩,五铢即表示極輕的重量,後引申為“微不足道”的象征。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推行币制改革,廢除三铢錢,改鑄五铢錢,以解決私鑄泛濫、币值混亂的問題。
  2. 形制特征:圓形方孔,錢面鑄篆書“五铢”二字,右“五”左“铢”,标準直徑約2.5厘米,厚0.12厘米。
  3. 流通時間:從西漢沿用至隋朝,曆時700餘年,是中國曆史上使用最久的貨币。

三、文化意義


四、現代價值

普通漢代五铢錢存世量大,市場價約2-60元;特殊版本(如傳形五铢、隋五铢)或品相極佳者可達數百元。

别人正在浏覽...

嗄飯拜托巴漫砭鍼臂長笒隋産前巢父抽寫創撰穿求辭格點撥钿車釩鋼樊姬廢落諷寤糞穢合戰毀滅會稡矯情澆散潔滑揭箧悸慄曠略枯毫廉價流悅镘闆帽筒漚子砰駖偏眼飄迹破巢完卵栖誠棄穢汽碾棄責苣荬菜阒滅任麼戎秩上序生膩聖志首服水袖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鎖眉根讨開點阗道玩意兒完壯鄉誼仙津險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