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引的意思、五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引的解释

古乐调名。即宫引、商引、角引、徵引、羽引。 南朝 梁 沉约 《相和歌辞·宫引》:“ 梁 有相和五引,三朝第一奏之, 陈氏 因焉。”《隋书·音乐志下》:“古有宫、商、角、徵、羽五引, 梁 以三朝元会奏之。今改为五音,其声悉依宫商,不使差越。唯迎气於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谓‘孟春其音角’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引"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古代音乐术语,主要见于中国古代乐律文献。其核心含义是指古代五种不同调式的引曲。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五引"指古代宫廷雅乐或仪式音乐中,以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为基础构成的五种特定调式的引子或序曲。每种"引"对应一个音阶的主音,并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

  2. 具体分类与象征(据《乐书》): 根据宋代陈旸所著《乐书》的记载(卷一百五十九):

    • 宫引:以宫音为主音。象征君主,代表"君"位,音乐风格应庄重、中和。
    • 商引:以商音为主音。象征臣子,代表"臣"位,音乐风格应方正、明辨。
    • 角引:以角音为主音。象征民众,代表"民"位,音乐风格应平和、厚德。
    • 徵引:以徵音为主音。象征事物,代表"事"位,音乐风格应条理、有序。
    • 羽引:以羽音为主音。象征物品,代表"物"位,音乐风格应周密、涵养。 (来源:陈旸《乐书》)
  3. 功能与用途: "五引"主要用于祭祀、朝会等重大礼仪场合的雅乐演奏中,作为整套乐曲的起始部分。其作用类似于序曲或前奏,起到定调、营造氛围、象征礼仪秩序的作用。选择演奏哪一种"引",往往与典礼的性质、祭祀的对象或所要表达的特定礼制含义有关。

  4. 历史背景与演变: "五引"的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和阴阳五行哲学。它将音乐的五声(宫商角徵羽)与社会的五伦(君臣民事物)以及宇宙的秩序相联系,体现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的思想。这种分类和象征体系在汉代及以后的宫廷雅乐理论中有所体现和发展,但具体曲目多已失传,主要作为理论概念存在于文献中。

"五引"是源自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专有名词,特指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的引曲。它不仅是音乐的起始部分,更承载着象征社会等级秩序(君臣民事物)和宇宙和谐的文化内涵,是古代中国将音乐艺术与政治伦理、哲学观念紧密结合的典型例证。其详细记载主要见于宋代陈旸的《乐书》等音乐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五引”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五引指五种古代乐调,分别为:宫引、商引、角引、徵引、羽引,对应传统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其名称来源于古代音律体系,属于“相和歌”的范畴,常用于宫廷礼仪或祭祀活动。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与发展
    南朝梁沈约在《相和歌辞·宫引》中记载:“梁有相和五引,三朝第一奏之”,表明五引在梁朝时期用于重大典礼的首次演奏。
  2. 隋朝调整
    《隋书·音乐志》提到,隋代将五引改为“五音”,但音调仍遵循宫、商等五声规范,仅用于特定仪式如“迎气于五郊”。

三、应用场合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乐律体系,可参考《隋书·音乐志》或沈约相关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班谕博关捕掩禅锋大赦钓名沽誉董道逗遛都台妒害敦进贩子非族分肌劈理附毛汉隶荒乱祸水蟜蟜倦盹橘子油刻励科学诗款密老氏累罚狸骨帖零刀子里许露尘麦花毛类闷热名班奈河桥南沃沮偶尔烹狗藏弓剖心前兄后弟穷劲三鳝折柬折巾生矾史翰事戎似笑非笑受田署府似曾四梢送汤它界停塌晚粳五时副车相容袭藏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