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黄金和璧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鉅者, 齐 之居士;孱者, 魏 之居士。 齐 魏 之君不明,不能亲照境内,而听左右之言,故二子费金璧而求入仕也。” 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而戎臣以自入士卒虚名占籍者十五,不啻日夜飞金璧,走银繒。”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特健药》:“御府之珍,多归私室。先尽金璧,次及书法。”
(2).薄金制成的椽头圆形饰物。《文选·班固<西都赋>》:“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裁金为璧,以当榱头。”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佛殿嵯峨耀金璧,回廊繚绕画丹青。”
“金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实物指代
指黄金和璧玉的结合体,均为古代贵重物品。如《韩非子》记载“费金璧而求入仕”,描述用珍贵财物谋求官职。
建筑装饰
指薄金制成的椽头圆形饰物,用于宫殿或寺庙的装饰。例如班固《西都赋》提到“裁金璧以饰璫”,李善注解为“以金为璧,当榱头”。
象征珍贵财富
常比喻极其珍贵的物质资源,如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提到“先尽金璧,次及书法”,强调其价值。
形容人才或事物
现代用法中可指代重要人才或关键事物,如“金璧之才”。
“金璧”既指具体的黄金玉器及建筑装饰,也衍生为珍贵事物的象征,兼具物质与抽象意义。实际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金璧》是一个成语,意指珍贵而美好的事物。它的含义可以延伸为指珍品、杰作、精品等。
《金璧》由两个汉字组成,它们的拆分部首分别为「钅」和「玉」。拆分后的笔画数分别为「8」和「5」。
《金璧》最早出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金门寺赞》。他用《金璧》来形容佛经的珍贵和可贵。后来,这个词成为固定用法,并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的成语。
《金璧》的繁体字为「金碧」。
在汉字进化的过程中,古时候的《金璧》写作「金㒺」,其中的「㒺」为古代偏旁部首「卩」与「聿」的合并形式,形状像一件贝类发掘中所见的古代装饰品。
他这部电影可算得上是影坛的《金璧》,必定会大获成功。
《金璧》可以组成其他成语,如「金璧辉煌」、「金璧辉煌」等。
《金璧》的近义词包括「珍宝」、「富贵」、「宝贵」。
《金璧》的反义词可以是「庸材」、「垃圾」、「无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