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odge]∶借某处住宿
在学生家里寄宿包饭的巡游教师
(2) [board]∶在学校住宿
(1).借宿;借住。《战国策·赵策一》:“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傍有大丛。” 唐 高适 《寄宿田家》诗:“今夜早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明 唐顺之 《赈济移文》:“外来趁食之人,各於神庙寺观寄宿,如寺观难容,每人家安插二人、三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天气不早了,恐怕多耽搁了,来不及出城,所以我先来知照一声,倘来不及出城,便到这里寄宿。” 胡适 《谈新诗》:“ 杜甫 的《石壕吏》,写一天晚上一个远行客人在一个人家寄宿,偷听得一个捉差的公人同一个老太婆的谈话。”
(2).学生在学校宿舍里住宿。如:寄宿生;寄宿学校。参见“ 寄宿生 ”。
“寄宿”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进行解析:
核心概念
指暂时或长期在非自己住所的地方居住,包含两种主要形式:
词源解析
由“寄”(暂时依附)和“宿”(过夜)组成,最早见于《战国策》中借宿田间的描述。
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或教育文献获取更详尽的释义与用例。
《寄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暂时寄居在他人家中。
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宀”和“宿”。其中,“宀”是“宀”字底部的部首,表示“宅邸”、“屋顶”的意思;而“宿”则是“丨”、“肀”、“矢”和“寸”的组合体,表示“住”的意思。
《寄宿》一词源于古代,最早出现在《论语》中的一句话:“可使自愿者也,不必待于寄宿之家也。”在古代,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家让给他人住宿,称之为寄宿。
在繁体字中,《寄宿》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均为“寄宿”。
古时候,《寄宿》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为“㐬宿”,其中“㐬”为较为生僻的汉字,用来表示“寄宿”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关于《寄宿》的例句:
一些与《寄宿》相关的词汇有:夜宿、校宿、外宿等。
与《寄宿》意思相近的词汇有:借宿、暂住等。
与《寄宿》意思相反的词汇有:归宿、回家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