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ife]∶妻子的代称
归遗细君,又何仁也。——《汉书·东方朔传》
(2) [concubine]∶妾
我家老爷…另娶两位细君。——清· 李渔《奈何天》
(1).古称诸侯之妻。后为妻的通称。《汉书·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颜师古 注:“细君, 朔 妻之名。一説:细,小也。 朔 輒自比於诸侯,谓其妻曰小君。”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餉。”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入宅》:“瞥见细君无恙消愁闷,故园仍旧,松菊依然未全贫。” 清 孙枝蔚 《送吉公西归》诗之二:“细君笑坐明灯里,节近元宵客抵家。” 骆鹏 《寄怀师农》诗:“閒与细君商食政,为留玉糝待 东坡 。”
(2).特指妾。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小妻曰妾……曰细君。” 清 李渔 《奈何天·妒遣》:“只因我家老爷,是个风流才子,娶着一位夫人,十分丑陋,心上气愤不过,只得另娶两位细君。” 清 周亮工 《竹枝词为胡彦远纳姬赋》之二:“喃喃细説细君贤,一意温存百意怜。”
“细君”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
妻子的代称(旧称)
这是“细君”最核心和常用的含义,是古人对妻子的一种尊称或谦称。其来源与古代诸侯的配偶称谓有关(见下条),后逐渐演变为对一般士大夫乃至平民妻子的称呼。例如在古籍中常可见“归告细君”(回家告诉妻子)、“细君设宴”等用法。此义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用以指代妻子。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并引《汉书》等文献为证。
古代诸侯之妻的称谓
“细君”最初特指诸侯的嫡妻(正妻)。此称谓源于古代礼制。《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而“夫人”在诸侯国内也被尊称为“小君”。东汉著名学者班固在《汉书·东方朔传》中记载了东方朔的一个故事:汉武帝赐肉,主事官未到,东方朔擅自割肉归家,武帝责问,东方朔自责说:“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颜师古在此处注解说:“细君,朔妻之名。一说:细,小也。朔辄自比于诸侯,谓其妻曰小君。” 颜师古的注解点明了“细君”与“小君”的关系,表明“细君”即“小君”,是诸侯妻子的称谓。东方朔在此自比诸侯,故称其妻为“细君”。此用法体现了严格的古代等级制度。来源依据:《礼记》相关记载及《汉书·东方朔传》原文及颜师古注。
用作女子名
历史上也有以“细君”为名的女性,最著名的是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史称“江都公主”或“乌孙公主”。汉武帝为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将其远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是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和亲公主之一。她所作的《悲愁歌》(或称《黄鹄歌》)表达了远嫁异域的哀思,流传后世。来源依据:《史记》、《汉书》中关于刘细君和亲乌孙的记载。
“细君”一词的核心含义是古代对妻子的称呼(旧称),带有一定的尊贵或谦逊色彩。其词源可追溯至诸侯正妻的尊称“小君”(细君)。历史上著名的“乌孙公主”刘细君则使其成为一个具体的人名。在现代汉语中,“细君”作为妻子代称的用法已极为罕见,主要出现在古籍、历史研究或引用典故的语境中。
“细君”是古代汉语中对妻子的雅称,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妻子的代称
源自《汉书·东方朔传》中“归遗细君”的典故,指将皇帝赏赐的肉带回家给妻子,体现东方朔对妻子的重视。后泛指正妻,如韩愈诗句“细君知蚕织”即用此意。
妾的别称
部分文献(如清代李渔《奈何天》)提到“细君”可指妾室,例如“另娶两位细君”。但这一用法争议较大,多数情况下仍以“正妻”为主。
刘细君公主的典故
汉武帝时期,宗室女刘细君被封为公主,远嫁乌孙国和亲,成为汉朝与西域联姻的代表人物。她创作的《悲愁歌》抒发了思乡之情,被称为“第一首边塞诗”。这一历史事件使“细君”一词在文学中更具情感色彩。
现代汉语中,“细君”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文学创作,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代对象(妻或妾)。例如:“细君知蚕织”中的“细君”明确指妻子。
“细君”既可指正妻,亦可指妾室,但更常见于对妻子的雅称。其文化内涵因刘细君公主的和亲故事而进一步丰富。若需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汉书》或相关汉代文献。
百殃贲墉弁裳卞和徧照长夜室朝会调泛斗媚争妍二魏飞舞伏雌干干翼翼告倒公储寡仇挂恋刮席古旧衮裳画烛护助洊逼家鸭解窜阶台祭具金层静谧进摺开风款单款曲枯木堂喇喇蛌老先生丽锦岭堠令仆禄运门面杯迷执挪步破老扑脸儿七魄七碗跚橇死生铁仙同归于尽挽漕王烈往天违间吴京雾袖无疑小豪歙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