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律的意思、五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律的解释

[an eight-line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每句五个字的律诗

详细解释

见“ 五言律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律是汉语中的一个多义词项,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1. 指五言律诗(诗歌体裁)

    这是“五律”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含义。它特指中国古典诗歌中格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其核心特征包括:

    • 句式: 每首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总计四十字。
    • 句数: 固定为八句。少于八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五绝),多于八句的称为“五言排律”。
    • 平仄: 诗句中字的声调(平仄)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形成固定的声调交替模式,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 对仗: 通常要求第三句与第四句(颔联)、第五句与第六句(颈联)在词性、结构和意义上形成对仗(对偶)。
    • 押韵: 全诗必须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通常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来源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该词典是汉语规范释义的权威工具书,明确将“五律”释为“五言律诗”的简称。)

  2. 指唐代法典《永徽律》的五篇(历史法律术语)

    这是一个历史特定含义,指中国唐代重要的法典《永徽律》(后称《唐律疏议》)的核心组成部分。《永徽律》共分十二篇,其中第一篇至第五篇(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有时被合称为“五律”。这五篇主要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皇权与宫廷安全、官吏管理、户籍土地赋税以及牲畜仓库管理等核心内容。

    来源参考: 张晋藩 总主编. 《中国法制通史》(第四卷 隋唐). 法律出版社, 1999. (权威法制史著作,详细阐述了唐律的结构,包括其分篇情况。)

在现代汉语通用语境下,“五律”主要指五言律诗这种特定的诗歌体裁,以其严格的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规则为特征。其作为唐代法律篇目简称的含义属于特定历史领域的专业术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

网络扩展解释

“五律”是“五言律诗”的简称,属于中国近体诗(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五律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总计四十字。其名称源于“五言”(每句五字)和“律诗”(遵循严格声律规则)的结合。

  2. 结构与音韵规则

    • 平仄交替:诗句需符合平仄声调的交错规则,例如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押韵要求:偶数句必须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 对仗工整:中间两联(颔联、颈联)需对仗,如王维《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 章法特点
    五律结构严谨,常分为四联:首联点题,颔联、颈联展开描写或抒情,尾联收束全篇。例如杜甫的《春望》便体现了这种起承转合的逻辑。

  4. 历史与运用
    五律成熟于唐代,是文人创作的重要体裁。其短小精悍的形式适合凝练表达,古人评价“五律如四十尊菩萨,着一俗汉不得”,强调语言需高度锤炼。

扩展说明:超过八句的五言长律称为“排律”,但常规五律仅八句。如需具体诗例,可参考王维、杜甫等唐代诗人的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安时处顺八观抱理保奏柴虒成习宠姬粗鄙大堡礁顶受端茂飞龟风移俗变福贞工役鼓绝涵胡好闻家里的寄论机素酒光犄牾惧色枯鳞乐洋洋良工巧匠陵威柳媚花明龙骨车埋轮漫反射满满流流眉案没产敏快内院排难解纷起步切厉钦想起柂缺勤戎翟撒旦三千大千三隧商顿山官生面射饮蚀耗叹悔探元推本溯源祥蓂香腻小谢晓字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