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谄妄的意思、谄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谄妄的解释

阿谀奉承,荒唐虚妄。 唐 刘承庆 《明堂灾后求直言疏》:“通事舍人 逢敏 奏称, 弥勒 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臺须臾散坏,斯实諂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谄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用虚妄不实、夸大其词的话语来奉承、讨好他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词汇释义 "谄妄"属于联合式复合词,由"谄"与"妄"两个语素构成:

  1. 谄(chǎn):指用卑贱的态度奉承讨好他人,如《论语》"贫而无谄"。
  2. 妄(wàng):意为虚妄、不实,如《法言》"无验而言之谓妄"。 二者结合后,强调通过虚构或夸大的言辞进行谄媚的行为本质。

二、语义特征 该词隐含两层批判:

  1. 内容虚假性:所奉承的内容脱离事实,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批评"谄谀之臣"的虚言。
  2. 动机功利性:行为目的在于获取不当利益,符合《荀子·修身》"谄谀我者,吾贼也"的伦理批判。

三、典源与用例 最早见于清代典籍,如:

《绿野仙踪》第四十回:"严嵩谄妄欺君,大负朕躬。"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 "其提案充满谄妄之词,实为掩盖政策疏漏。"

四、近义辨析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11卷,第356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第148页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谄""妄"词条
  4. 《荀子集解》,王先谦撰,中华书局,2012年,"修身篇"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谄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ǎn wà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谄妄”由“谄”和“妄”两字组成:

二、历史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例如,刘承庆在《明堂灾后求直言疏》中批评他人言论时提到:“斯实谄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论”,用以指责逢敏的言论既谄媚又虚妄。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以下行为:

  1. 为讨好他人而刻意说虚假、夸张的话;
  2. 言行脱离实际,缺乏理性依据;
  3. 在社交或职场中表现出过度迎合的态度。

五、结构分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组词扩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暴毙弊穴搏手不动产餔糜察里津保卫战唱叫敞静杵糠贷赡逗笑蠹国害民丰厖风威犷厉滚涨好汉不吃眼前亏横吹曲圜盖昏聩无能浑一检征交流辑定精气神儿冷清林岚流查乱坟岗蒙松雨鸣鹑墓偈逆孽弄圆派出机构平水年清壮亲情沁心起墒邱隰羣谤柔辟润身三恶趣三韩纸霎那间少半省城盛道申严特将讬之空言外大父菀勃萎折未亡武德乌皮下马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