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南的意思、二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南的解释

(1).指《诗》的《周南》和《召南》。《晋书·乐志上》:“ 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宋 欧阳修 《王国风解》:“《周》《召》二《南》,至正之诗也。” 清 屈绍隆 《杜曲谒杜工部祠》诗:“一代悲歌成国史,二《南》风化在诗人。”

(2).指 周公 、 召公 及其管辖的地区。 晋 潘岳 《西征赋》:“兹土之旧也,固乃 周 、 邵 之所分,二南之所交。”《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 吕向 注:“二南谓 周公 、 邵公 也。”《初学记》卷二十引 唐中宗 《赐成王千里衣物敕》:“声高 沛 献 ,德迈二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南

在汉语词典及古典文献中,“二南”特指《诗经·国风》中的《周南》与《召南》两部分,合称“二南”。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本义与文献定位

“二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开篇部分,收录周代南国地区的民歌与宫廷乐歌:


二、经学与文化意义

汉代以来,“二南”被儒家赋予教化功能:

  1. 王道之始:象征周文王德化南国的治世,如《礼记·乐记》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2. 伦理典范:诗歌内容多聚焦婚姻家庭(如《关雎》咏夫妇之道),成为儒家伦理载体。

    学术参考:

    朱熹《诗集传》云:“《周南》《召南》,正家之道,王化之基。”

    现代学者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考证,“二南”植物意象(如荇菜、卷耳)暗含礼制隐喻。


三、语言与地域特征

“二南”体现古汉语的韵律特点与地域文化:


注:因古籍文献原始链接多为数据库权限内容,此处标注来源书目。如需在线文献,可参考权威机构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收录《毛诗序》原文)或国学大师(检索《汉语大词典》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二南”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诗经》中的篇章

  1. 基本定义
    “二南”指《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共收录25篇诗歌。

    • 地域范围: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管辖的南方地区,涵盖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
    • 历史背景:与西周初期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相关,朱熹认为《周南》是周王室之诗,《召南》为诸侯之诗。
  2. 内容与地位
    《周南》《召南》多描写婚姻、劳动等生活场景,如《关雎》《桃夭》等名篇。宋代学者曾提出将“二南”独立于“风雅颂”之外,但现代多沿用传统分类。

二、历史与地理指代

  1. 人物与辖区
    “二南”也指周公、召公及其管辖地区。例如,晋代潘岳的《西征赋》提到“二南”为周、召二公治理的交界区域。
  2. 文化意义
    陕南民歌等地方文化被认为与“召南”有关,反映了其地域文化的延续性。

其他解释(需注意语境)

在部分词典中,“二南”被解释为四字成语,比喻两人互相协助(如南方气候般温暖),但此用法较少见,且与《诗经》含义无直接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周南》《召南》的具体篇目或历史考证,可参考《诗经》注疏或相关学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寺半答儿长空畅扬抄更纸丛细聪哲粗布颠顔贰官逢蒙视丰孰凤舄浮麦刿鉥心腑还耻寒鉴谽然好酒宏才大略后雕狐惑火繖嘂呼解额饥溃静郭君金羊酒巵酷好劳动改造令诞理赏流瘠鲁菜门濠冥迹目刻南歌子逆指犯颜排傧抛毬乐配祀飘飘摇摇纰乱披颜泼娼根牵挽前引趋伏惹事招非睿诏蛇杯神榇诗龛特典天殛腿绷枉死鬼小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