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伍长的意思、伍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伍长的解释

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每伍有一人为长,称为“伍长”。参见《周礼·夏官·序官》、《管子·立政》。《汉书·循吏传·黄霸》:“置父老、师帅、伍长。”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之二:“及有军旅之事,则以比长为伍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伍长管四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这种豪强的人连做个伍长的资格也没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词典视角下的“伍长”释义

“伍长”是一个具有明确历史渊源和特定含义的汉语词汇,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军制中统领五名士兵的最低级军官。该词源于先秦时期“五人为伍”的军事编制单位,伍长即该小组的负责人,负责执行基础军事指令并管理所属士兵。在现代汉语中,该词仍用于描述传统军队编制中的基层职务,属于历史军事术语范畴。

二、历史制度依据

据《周礼·夏官》记载:“五人为伍,伍皆有长”,这是中国早期军事编制的明确文献记录。春秋战国时期,伍长作为军队最基层单位指挥官,需承担战阵排列、号令传达及士兵督管职责。此制度延续至秦汉,《商君书·境内》亦有“其战,五人来簿为伍”的记载,印证伍长在军阶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三、词源与语义演变

“伍”本义指五人组成的行列(《说文解字》:伍,相参伍也),后引申为军队编制单位;“长”表示首领职务。该复合词通过偏正结构明确职务属性,其语义自先秦定型后保持高度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语境中,“伍长”一词主要用于历史叙述或特定文化场景(如传统戏曲、历史小说),现代军队已不再沿用此职衔。

四、权威词典佐证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每伍有一人为长,称伍长”(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辞海》第七版进一步说明其职能为“管理同伍士兵,执行战场纪律”,印证该职务的军事管理属性。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商君书校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伍长”是古代中国军事和户籍制度中的基层职位,具体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伍长是古代以“五”为单位的基层组织管理者。在军事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在户籍制度中,五家为一伍,同样设伍长。该职位最早见于《周礼》《管子》等典籍,是古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单位。

  2. 军事职能
    作为军队最低级军官,伍长直接管理五名士兵,负责日常训练和作战指挥。例如太平天国时期,每伍五人,伍长需在战斗中协调小队行动,发挥最小作战单元的作用。其地位类似现代军队的副班长或小组长。

  3. 户籍管理
    在地方行政中,五户编为一伍,伍长负责基层治安、赋税征收等事务。如《汉书·黄霸传》记载,汉代通过伍长与父老、师帅共同维持地方秩序。

  4. 历史演变
    不同时期对伍长的称呼略有差异,周代称“伍伯”,汉代起普遍称“伍长”。宋代苏辙曾提到“比长为伍长”,说明其职能随朝代更迭有所调整。

  5. 社会地位
    虽为低级职位,但伍长是晋升更高军职的起点。据《太平军目》记载,太平天国时期伍长需承担具体作战任务,并有机会通过战功升迁。

总结来看,“伍长”体现了古代“五进制”组织方式,兼具军事与民政管理双重职能,是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重要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拜认鼈岩笔精仓谷惨慄层冰赤弁丈人达诚担倈倒憋气点石为金滴漏东飘西荡钝迟乏地富国强兵负芒贵居果采和乐横逆浣草间或界定戒励解吸精好就擒拘拳莱朱榔榔鳞翅目铃子留仙裙藜蒸昴降马勺码字目送腻秽牛扒盘陀路轻侮起任蚑行欋槌三尺铜伤疾赏揭砂壤涉趣谈过其实贪愞铁中铮铮拓定顽狭短局献茶见世报邪词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