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急。 严复 《主客平议》:“向使其事见於 中国 ,则全局之危岌,将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刘立凯 《五四--六三爱******动大事日录》:“并经商会将危岌情形电禀督军省长,请设法消弭。”
“危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危急”,通常用于形容局势或情况处于高度危险、不稳定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析:
单字拆解:
综合释义:
“全局之危岌,将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严复《主客平议》)
“危岌情形电禀督军省长,请设法消弭。”(刘立凯《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
词汇 | 区别 |
---|---|
危急 | 通用性强,侧重时间紧迫性。 |
岌岌 | 多叠用(如“岌岌可危”),强调摇摇欲坠的状态。 |
危殆 | 程度更深,多指生命垂危或重大危机。 |
“危岌”是一个古雅且强调双重危险的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或历史文本中仍可见其身影。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严复、刘立凯等近代学者的著作。
《危岌》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某事或某物非常危险、难以预料或不稳定的状态。它用来形容脆弱、危急或摇摆不定的情况。
《危岌》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卩”和“山”。其中,“卩”是一个独立的汉字部首,表示“印章”。而“山”则是汉字中常见的部首,表示“山川”。
《危岌》共有14个笔画。
《危岌》在《康熙字典》中有收录,属于较为古老的汉字。它的字形结构简洁,较少在现代使用,但有时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古籍中仍可见到。
《危岌》的繁体字形为「危岌」,与简体字形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较为多样化。《危岌》的古汉字写法并非固定,可能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其具体写法如何,都能够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1. 悬崖峭壁造成了这座城市的危岌局势。
2. 雷暴天气使得登山活动变得危岌万分。
1. 危险:形容可能造成伤害、危害或损失的情况。
2. 危机:表示关键时刻或困难境地。
3. 岌岌:表示情况不稳定或危险,与《危岌》含义相近。
1. 不稳定:表示缺乏稳定性、易变化或不安全。
2. 危险:表示可能造成伤害或损失的状态。
1. 稳定:表示有序、平稳或安全的状态。
2. 安全:表示没有危险或风险的情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