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的意思、惩戒的详细解释
惩戒的解释
(1) [punish sb. to teach him a lesson]∶惩罚以示警戒
吊销执照以示惩戒
(2) [discipline sb.as a warning]∶以前失为戒
详细解释
(1).以前失为戒。《汉书·诸侯王表序》:“ 汉 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 秦 孤立之败,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武故事》:“上微行,至於 柏谷 ,夜投亭长宿,亭长不内,乃宿於逆旅。逆旅翁谓上曰:‘汝长大多力,当勤稼穡,何忽带剑羣聚,夜行动众,此不欲为盗则淫耳。’上默然不应……自是惩戒,希復微行。”《元典章·刑部三·穆豁子杀兄》:“若不明示罪名,则后人无以惩戒。”
(2).亦作“ 惩诫 ”。惩罚之以示警戒。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禁錮终身,没入财赂非法之物,以充帑藏,惩戒羣下。”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臣不敢不奉詔,但许臣且繫之,俟徵积年税物毕放出,亦可为惩戒。”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飭令戮尸传首犯事地方示众。经此惩诫后,各乡纷纷开报地亩,极为踊跃。” 冰心 《斯人独憔悴》:“原来是他们校长给他父亲的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请他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玉石俱焚,有碍情面。”
词语分解
- 惩的解释 惩 (懲) ě 戒止:惩前毖后。 处罚,警戒:严惩。惩罚。惩办。惩戒。惩治。惩一警百。 苦于:“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奖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戒的解释 戒 è 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准备:戒途。戒装。 古同“界”,界限。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惩戒在汉语中是一个复合词,由“惩”和“戒”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施加处罚或责备来警戒、使人改正错误或不再犯。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源与基本释义:
- 惩(chéng):本义指处罚、责罚,引申为警戒、制止。《说文解字》释为“乂也”(治理、安定),段玉裁注:“惩者,所以正人之失也。”其核心在于对过错行为的纠正。
- 戒(jiè):本义指防备、警惕,引申为警告、劝诫,使其不再犯。《说文解字》释为“警也”。其核心在于预防未来的错误。
- 因此,“惩戒”结合了“惩”的处罚纠正与“戒”的警示预防双重含义,强调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警示,使其本人或他人引以为戒,避免再犯。
-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根据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惩戒:chéngjiè 动词。通过处罚来警戒。例:~犯罪分子 | 给予适当的~。
这一定义明确指出其核心是“处罚”与“警戒”的结合,处罚是手段,警戒是目的。
-
内涵与应用:
- 目的性:惩戒的核心目的不是单纯的报复或施加痛苦,而是教育、警示和预防。它旨在让受惩戒者认识到错误,改正行为,并警示他人。
- 手段:惩戒通常涉及某种形式的处罚或不利后果,如批评、警告、罚款、剥夺某种权利或资格、纪律处分(如学校记过、开除)、法律制裁(如罚款、拘留、判刑)等。其严厉程度根据过错的性质和严重性而定。
- 对象:可用于个人(如学生、员工、违法者)、团体或组织。
- 领域:广泛应用于教育(学生管理)、职场(员工管理)、法律(司法处罚)、纪律(军队、组织内部管理)等领域。
- 与“惩罚”的区别:虽然常与“惩罚”互换使用,但“惩戒”更强调处罚背后的教育、警示目的,而“惩罚”有时可能侧重于处罚行为本身或后果的承担。惩戒是带有教育目的的惩罚。
-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定义是学术研究和日常使用的标准依据。来源:商务印书馆官方出版物。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其对“惩戒”的解释同样强调“惩治过错,警戒将来”。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官方出版物。
- 法律条文中的体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中规定教师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包含了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权的法律基础(需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行使)。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法律文本。
“惩戒”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复合动词,意指通过施加适当的处罚或责备,使受罚者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起到警示本人及他人、预防未来再犯的作用。其核心在于“惩”与“戒”的结合,即处罚是手段,警戒和教育是目的。这一概念在教育、法律、管理等社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应用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惩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éng jiè,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惩罚或警示来纠正过错、预防未来错误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惩罚与警戒结合:既包含对已发生过错的处罚,也强调通过这种处罚达到警示作用,防止再犯。
- 应用场景:常用于法律、教育、行政管理等领域,如“惩戒违法行为”“学生惩戒制度”。
2.出处与演变
- 古代典籍:最早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逆臣子孙,布满朝中,何以惩戒后人乎?”。
- 历史发展:汉代《汉书·诸侯王表序》中已有“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用法,强调以历史教训为戒。
3.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惩罚、责打、惩责(如“吊销执照以示惩戒”)。
- 反义词:奖励、开恩(如“对优秀行为给予奖励”)。
4.用法示例
- 纠正行为:“他们懒散的学习态度应该得到惩戒。”。
- 警示作用:“杀一儆百,枪毙逃兵以惩戒他人。”。
5.补充说明
- 原则性要求:需符合合法性、公正性,避免滥用(如“惩戒需基于必要性原则”)。
- 社会意义:通过约束不良行为维护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如《汉书》《文心雕龙》),可参考历史类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奥密把脉菝葜焙烘迸逸冰洁玉清不攻自破裁辞财权出号辞服皴剥弹论第一号都辖风迹风靡云涌風險愤结赶旱赶脚头槁殡狗蝇馆谷管送的寡与诡胜阖第光临鸿风槐花黄,举子忙恍恍惚惚化痰狐棃江乡奸逆集比接客禁诃酒场冷不防骊畜梨花离绽卖赋人麦句姜腼惭冥数墨花啮檗吞针挪蹭骈首破觚为圜清县捎泊手头字頽址网站丸兰雾豹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