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熏炉。用来薰香或取暖的炉子。 三国 魏 徐干 《情诗》:“鑪薰闔不用,镜匣上尘生。”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何言谈絶倒,茗椀对鑪薰。”
“鑪薰”是古代汉语中使用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形和文献引用两方面解析:
鑪薰(读音:lú xūn)指熏香或取暖用的炉子,即“熏炉”的异体写法。其中:
三国魏·徐干《情诗》:
“鑪薰闔不用,镜匣上尘生。”
描述炉子闲置未用,镜匣蒙尘,暗示离别后的孤寂。
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
“何言谈絶倒,茗椀对鑪薰。”
表现饮茶对炉、悠然闲适的场景。
“鑪薰”是兼具实用与意象的器物,常见于诗文以烘托环境或隐喻心境。
《鑪薰》(lú xūn)是一个汉语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金”和“艸”,分别表示金属类和植物类。它的笔画总数为29,可以写作“鈩薰”。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最早出现在《周礼·乐书·太师》这本书中。它形容用铜制成的炉子燃烧香草或其他植物材料的时候产生的香气。
在繁体中文中,鑪薰被写作“爐薰”。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鑪的古字写作“鑪㝉”。薰的古字写作“蘓”。在这些古代写法中,可以看到更多草书的特点。
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非常灵活,下面有一些例句:
1. 我在花园里点起了鑪薰,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2. 拜访这位艺术家的工作室,满屋都是散发出来的鑪薰。
下面是一些与鑪薰相关的其他词语:
组词:鑪薰品、鑪薰炉、薰香
近义词:焚香、薰香、熏香
反义词:滋生、腐烂、散发
白言边役逼捐毙伤不瞅不睬吵秧子崇禹楚姬刺臂典成独树不成林番更旛幢阁揭公耳忘私公家婆姨过摩黑海黑林侵介石金门羽客进飨踡跼举撮空壳子匮绝夔牙连类比物立身扬名留芳笼烛梦奠母性男性内干内黄侯爬行贫顇千水万山桥台恰限挈妇将雏青枫浦清贫仍陋袭简融为一体少别梢梢时辈石膏像适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税印水银柱随和素十番通丧维挽韡烨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