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长幼的意思、长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长幼的解释

(1).指世系的先后。《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 韦昭 注:“长幼,先后也。”

(2).指辈份的高低。《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礼记·大传》:“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孙希旦 集解:“长,谓旁亲属尊者之服。幼,谓旁亲属卑者之服也。”

(3).指年长与年幼。《礼记·射义》:“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孔颖达 疏:“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士女》:“其资给六子,以长幼为差。”

(4).指老年人和年轻人。《北史·申微传》:“因赋诗,题於 清水亭 。长幼闻之,皆竞来就读。”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亲疏与长幼,语语存斟酌。”

(5).指诸侯爵位的高低。《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孔颖达 疏:“诸侯之序,以爵不以年。此言长幼,谓国大小也。”

(6).谓自幼至长。《国语·晋语四》:“ 晋 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 狐偃 ,师事 赵衰 ,而长事 贾陀 。” 韦昭 注:“长幼,从幼至长也。”

(7).慈怜幼小。《晏子春秋·杂上九》:“君探雀鷇,鷇弱,反之,是长幼也。吾君仁爱,曾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长幼”是汉语中一个承载伦理秩序的核心概念,其含义可从字义、文化内涵及语用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与基本释义

“长”指年长、辈分高者,“幼”指年幼、辈分低者。二字组合构成并列式合成词,强调群体中不同年龄与辈分的层级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辈分或年龄上的大小顺序”,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对年龄差异的尊重。

二、文化内涵与伦理延伸

该词植根于儒家“长幼有序”的礼制思想,《礼记·曲礼》载“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主张以年龄差异建立社会互动规范。在传统家庭结构中,“长幼”不仅指向自然年龄,更关联着责任义务,如《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即强调幼者对长者的恭敬态度。

三、语用特征与现代表达

现代汉语中,“长幼”常见于固定搭配,例如“长幼有序”“长幼尊卑”,多用于描述家庭伦理或社会礼仪。据《汉语大辞典》释义,其词义从具体年龄差异扩展至抽象的身份秩序,如“不可逾越长幼之分”中的象征性用法。该词亦保留在成语“长幼妍媸”中,借代群体中的多样个体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长幼”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层面理解,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 伦理关系中的顺序
    指辈分高低和年龄差异的区分。例如《论语·微子》提到“长幼之节不可废”,强调在家庭和社会中需遵循尊卑有序的礼节。古代宗法制度中,宗庙祭祀的“昭穆”排列也以长幼顺序为基础(《国语·鲁语上》)。

  2. 社会群体的代际划分
    既可指年长者与年幼者的个体差异(如《礼记·射义》中乡饮酒礼的规范),也可代指老年人与年轻人两大群体,体现传统社会对代际关系的重视。

  3. 特殊语境下的延伸含义

    • 世系先后:用于宗族世系排序(如《国语》中“次世之长幼”)。
    • 爵位等级:历史上曾指诸侯爵位的高低(见、3)。
    • 行为准则:如“慈怜幼小”的品德要求。
  4. 文化内涵
    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之一,长幼秩序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社会规范,至今仍影响东亚文化中的礼仪习俗,例如家庭座次、宴会礼节等。

该词既包含具体的年龄、辈分差异,也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人际关系的规范要求,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侧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感中年拜容禀辞不咎既往抄扎朝着晨昏冲雅椽头烧饼道劳大威负带跟腱贡舶搆结规摩骨殖海角天隅寒灰黑锅亨会喉极呴沫浑家佳贶见善必迁驾照解忧金科究微酒星积重难反隆暑螺号罗襪靡草年成泥饰陗绝耆耉晴飔情态情涂秋浦缺门三角点少女申定申枉市场体系十四行诗失心风失性水器私仗太章洟涕通饬脱涩西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