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旱孤桩的意思、旱孤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旱孤桩的解释

旱魃的俗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章:“对朋友嘛,不要只说人家一身白毛翼,不说自己是旱孤桩。”原注:“迷信传说的旱魃只有二三尺高,头和身子一统笼,像根桩子,所以称做旱孤桩。又传说它长了一身白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旱孤桩(hàn gū zhuāng)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意象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引申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含义

    “旱”指干旱缺水,“孤”意为孤立无依,“桩”即树木被砍伐后残留的根部。组合后指干旱环境中枯死残留的树桩,常见于长期缺水的荒芜之地。

  2. 引申意义

    在民间语境中,常比喻因灾荒或困境中孤立无援的人或事物。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河南卷》收录的谚语:“旱孤桩立地头,老农望天愁”,借枯树桩象征旱灾下的绝望处境。

二、文化象征

  1. 生命韧性的隐喻

    虽为枯朽之物,但树桩在干旱中仍顽强存留,暗含生命与苦难抗争的意象。民俗学者将其视为“土地记忆的载体”,如华北地区传说中,旱孤桩是“龙王爷罚站的树精”,承载自然崇拜与生态警示的双重符号。

  2. 文学修辞的运用

    当代作家常用此意象渲染苍凉氛围。例如小说《白鹿原》中“原野上旱孤桩似的身影”,既描摹物理形态,又隐喻角色孤独坚韧的精神特质。

三、语言学考据

据《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记载,该词属北方官话区特有词汇,尤盛行于黄河流域农耕区。其构词法体现汉语“以物喻境”的认知特点——通过具象自然物表达抽象生存状态,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

参考资料

  1.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ISBN 978-7-507-118-3
  2. 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3. 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

网络扩展解释

“旱孤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比喻孤立无援的状态
    由“旱”(干燥无水分)和“孤桩”(独立无依的桩子)组成,形容人或事物在缺乏支持、孤立无援的处境。例如:“在陌生的城市里,我感到自己像一根旱孤桩,无人可依靠。”

  2. 民间传说中的“旱魃”俗称
    在神话中,“旱魃”是引发旱灾的鬼怪,形象被描述为“二三尺高,头和身子连成一体,像根桩子”,因此民间称其为“旱孤桩”。例如姚雪垠《李自成》中写道:“不要只说别人是白毛翼,不说自己是旱孤桩。”


二、使用场景


三、补充说明

两种解释看似不同,实则关联: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李自成》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騃颠阿基米德原理按擫扳牵抱锣敝赋波澜步态蹒跚冲洗愁烟出土此中三昧栋折督领軲轳含洪红庚卉裳会叙护送歼毙箭径徼遮驾云接气鸡卵倥偬懒妥妥廉秽黎布吕不韦眉子砚名分奴哥攀留飘泊无定平康乾曜启伐啓途日珠三刻盛茂省穑食单尸饔水磨顺地嘶啦随方逐圆堂帖子铜焊同忾微察渥厚贤会消惫小蓟小绿屑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