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所依赖;无以聊生。《汉书·贾谊传》:“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王先谦 补注:“一二指痛则身惧,若无所恃赖。”《汉书·食货志上》:“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卿,亡逃山林。” 宋 苏辙 《御试制策》:“田野虽闢,民多亡聊;边境虽安,兵不可撤。”
(2).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七:“予故具列 建成 、 元吉 之谋害 太宗 之事,以见 太宗 之计出於亡聊。”
(3).了无情趣。 清 姚燮 《双头牡丹灯记》:“ 至正 庚子之岁,有 乔生 者,居 镇明岭 下,初丧其偶,鰥居亡聊,不復出游,但倚门佇立而止。”
“亡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主要指向“无所依赖”或“极度无聊、苦闷以致无所适从”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义项及用法:
无所依赖,失去依靠
指人或事物失去凭藉、依靠,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例证:
《汉书·贾谊传》载:“百姓素朴,狱讼衰息,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生为明帝,没为明神,名誉之美,垂于无穷……后世诵圣而不衰,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如是,况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其中“亡聊”暗喻诸侯势力膨胀后中央政权失去制衡的依赖基础(引申义)。
精神空虚,极度无聊
形容因无所事事或境遇困顿而产生的苦闷、厌倦情绪。
例证: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聊”字:“耳鸣也。从耳丣声……引申为‘赖’之义。”故“亡聊”可解作“失去精神寄托”。如古诗词中“坐觉亡聊赖”即描述百无聊赖的心境。
故“亡聊”为同义复合词,强调“依赖性的彻底缺失”。
“(皇后)虽欲竭诚自新,然亡聊之臣,莫肯为言。”
释义:此处指失势者无人依附,群臣不敢为其进言。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亡聊之极,郁结于心。”
释义:极言漂泊者精神无所寄托的悲苦。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被“无聊”“无依无靠”等替代,仅见于古籍研究或仿古文体。其双重含义(物质依赖与精神空虚)在语境中常交融,需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亡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无所依赖;无以聊生
指生活或精神上失去依靠,处于困顿无助的状态。例如《汉书·贾谊传》提到“身虑亡聊”,形容身体病痛时感到无所依托()。
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
强调在困境中别无选择。如宋代邵博《闻见后录》中描述唐太宗李世民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之举,“计出於亡聊”()。
了无情趣
后引申为因无事可做而感到空虚、无聊的状态,如形容闲暇时的无所事事()。
若需进一步探究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书》或宋代文集(如、5的引文来源)。
北京车站贲军之将不惟椽栾貙刘初露头角锄农业摧枯代史淡台惇淳番假蜂虿入怀,解衣去赶風磨枫子服鍊附学生员改易隔别雊雉升鼎寡爱光价冠裾诡狭谷泉互施恩惠嫁殇借路靓衣静云寖坏九约决战愣神连收谋人偏酷僄急潜行妾人清卢七十二沽皵皲散迸涩赤伤害勝國诗公实例史氏首铤霜拳水绿书皮饲食琐碌棠木舫献仪仙踪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