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道事人的意思、枉道事人的详细解释
枉道事人的解释
本谓违背正道侍奉人。后形容不择手段地讨好人。《论语·微子》:“ 柳下惠 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动心》:“凡人之动心与否,固在其加卿相行道之时也。枉道事人,曲学阿世,皆从此而始矣。”
词语分解
- 枉道的解释 .违背正道。《管子·形势》:“小人者,枉道而取容,适主意而偷説,备利而偷得,如此者,其得之虽速,祸患之至亦急。”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安定太守汝南胡伊》:“ 柳下惠 不枉道以事人,故三黜而不去
- 事人的解释 .事奉人;服侍人。《论语·先进》:“ 季路 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礼记·礼运》:“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事人则失位。” 汉 班固 《 * 通·嫁娶》:“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
网络扩展解释
“枉道事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违背正道、不择手段地讨好或侍奉他人。
- “枉”指违背,“道”指正道,“事”指侍奉。原指不按正确原则侍奉君主,后泛化为为取悦他人而放弃原则的行为。
二、成语出处
- 源自《论语·微子》中柳下惠的典故:
柳下惠担任法官时多次被罢免,旁人劝他离开,他却说:“若坚持正道侍奉君主,到哪里都会被罢黜;若违背正道讨好他人,又何必离开故土?”(原文:“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三、演变与用法
- 词义扩展:从最初特指侍奉君主,演变为泛指一切为迎合他人而放弃原则的行为,含明显贬义。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定语,如“枉道事人者终失人心”。
四、示例与延伸
-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不动心》中批评:“枉道事人,曲学阿世,皆从此而始矣。” 此例强调该行为与学术媚俗的关联性。
五、总结
“枉道事人”揭示了传统文化中对坚守正道的推崇,批判了功利性讨好行为。其历史背景与儒家“直道而行”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至今仍用于警示为人处世需保持原则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枉道事人》的意思
《枉道事人》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够公正、道义之人。意思是指背离道德、不公正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枉道事人》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木心(木字旁)、口共(口字旁),共有15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枉道事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卫灵公》:子曰:“枉道而事人,何必自讨。”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成语。在繁体字中,这个成语通常写作「枉道事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枉道事人》可以写作:
「枉道事人」的古体字为「㽐道㝥人」
「枉道事人」的籀文为「ဎ刂罒事㖨」
「枉道事人」的篆文为「亡辶事⿰彳⺌」
例句
他为人处事,常常是以利益为先,完全不顾及道德底线,真是个典型的《枉道事人》。
组词
相关的组词还有:枉顾、枉法、枉度。
近义词
与《枉道事人》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不义之财、不道之德、不公正等。
反义词
与《枉道事人》意思相反的成语有:正直人、廉洁之徒、公正无私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