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禄的意思、窃禄的详细解释
窃禄的解释
犹言无功受禄。多用于自谦。 唐 杜荀鹤 《自叙》诗:“寧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宋 曾巩 《高阳池》诗:“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 宋 司马光 《酬胡侍讲先生见寄》诗:“贱生偶承乏,窃禄聊自庇。”
词语分解
- 窃的解释 窃 (竊) è 偷盗:偷窃。窃取。 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窃位。窃夺。 私自,暗中:窃笑。窃听。 谦辞,指自己:窃谓。窃以为可行。 盗偷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 禄的解释 禄 ù 古代官吏的俸给: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 福:“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姓。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窃禄(qiè l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文言词汇,字面意为“窃取俸禄”,指官吏占据职位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的行为,常用来讽刺官员尸位素餐、不谋其政。
详细释义:
-
字义分解:
- 窃(qiè):本义为“偷盗”,引申为“非分占有”或“私自占有”,含不正当获取之意。
- 禄(lù):古代指官员的俸禄、薪俸,象征官职带来的物质待遇。
- 合成义:通过不正当手段或失职行为占据官位,空享国家俸禄。
-
引申含义:
- 尸位素餐:占据职位却不履行职责,徒耗国家资源。
- 无功受禄:未建立功绩却享受俸禄,暗含道德批判。
- 文化语境:体现儒家“在其位谋其政”的为官伦理,反衬失职者的可耻。
典籍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如:
- 宋代王禹偁《待漏院记》:"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占据官位苟且偷安、徒充名额保全自身者,不足为取)
- 杜甫《题省中壁》:"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自愧身居高位却无补于朝政)暗含"窃禄"之讽。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将"窃禄"释为"犹言无功受禄。多用作自谦之词",强调其表里不一的虚伪性。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注解为"谓居官而旷职,白受俸禄",突出失职本质。
-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在文言虚词及文化注释中,多次以"窃禄"为例说明古代官场伦理观念。
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窃禄"仍用于批判公职人员的渎职行为,或作为自谦词(如"臣窃禄已久,愧无寸功")。其核心始终围绕职责与报酬的对等性,具有强烈的道德审视意味。
参见:《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43页)、《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第587页)
网络扩展解释
“窃禄”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自谦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字面含义:指“无功受禄”,即没有功劳却享受俸禄或地位,带有自我贬低的谦逊色彩。
二、词语结构
- 窃:
① 偷盗或暗中行事(如“窃听”);
② 谦辞,用于自称(如“窃以为”)。
- 禄:
① 古代官吏的俸禄(如“高官厚禄”);
② 姓氏。
三、引证与用法
- 诗文示例:
- 唐代杜荀鹤《自叙》:“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宁愿闲散吟诗,也不愿无功受禄。)
- 宋代曾巩《高阳池》:“独惭旷达意,窃禄诚已卑。”(自愧因无功受禄而显得卑微。)
- 语境特点:
多用于文人、官员自谦,表达对自身职位或待遇的谦逊态度,常见于古典诗文。
四、总结
“窃禄”是典型的谦辞,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反思。其核心在于强调“无功”与“受禄”的矛盾,既可用于文学表达,也体现了传统道德中的自省意识。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鼻子表子并覆哺糜参伍错纵乘桴陈设崇险慈睦吊客嘀嗒地棍地灵人杰凤环枌橑辅行港澳同胞各得其宜和爱虹草狐鸣篝火迦布德迦羁步进宴局束开交匡过愧腼苦命坤则乐手亮隔梨花梦里应外合美言不信闽徼末迹赧顔女学士欺慢驱扇饶奢赛龙舟手伎输攻墨守蔬糲书録朔途庶土四不拗六贪俗天浮跳达提教统筹铜竹外备綫头鰕蚬席不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