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的意思、刘柳的详细解释
刘柳的解释
唐 刘禹锡 、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几,有八司马之变,使 退之 不贬,与 刘 柳 辈俱陷党中,则终身废錮矣。”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漏泄谓 刘柳 ,责望致嫌疑。” 严复 《<天演论·群治>按语》:“此其説与 唐 刘 、 柳 诸家《天论》之言合,而与 宋 以来儒者以理属天,以欲属人者,致相反矣。”
词语分解
- 刘的解释 刘 (劉) ú 姓。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 柳的解释 柳 ǔ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条。柳絮。柳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笔画数:;
专业解析
"刘柳"是汉语中对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并称合称。这一称谓源于他们在中唐文坛的卓越贡献、深厚的友谊以及相似的人生经历。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
定义与核心含义:
"刘柳"特指唐代中期(中唐)的两位杰出诗人、散文家——刘禹锡(字梦得)和柳宗元(字子厚)。这个合称体现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并列地位和紧密联系,是唐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专有名词。
-
人物简介:
- 刘禹锡 (772-842):洛阳人(一说彭城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诗风豪健雄奇,被称为“诗豪”,尤擅民歌体乐府诗和怀古咏史诗。散文以论说文见长。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陋室铭》等。
- 柳宗元 (773-819):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清峭冷峻,山水诗成就尤高;散文成就卓著,尤以山水游记(如《永州八记》)、寓言、传记和论说文著称。代表作有《江雪》、《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
-
并称“刘柳”的原因:
- 政治同盟与共同遭遇:两人同为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一同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两人均遭长期贬谪(刘贬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柳贬永州、柳州),命运坎坷相似,在患难中结下深厚友谊。
- 文学成就与地位:两人在诗、文领域均有极高造诣,是当时古文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重要实践者,共同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他们的文学创作代表了中唐文学的重要成就。
- 思想深度:两人都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刘禹锡有《天论》,柳宗元有《天说》等),关注社会现实,作品富有批判精神。
-
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刘柳”作为并称,常与“韩柳”(韩愈、柳宗元)、“元白”(元稹、白居易)等并提,是中唐文坛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组合之一。他们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时代风貌和个人情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曾评价:“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韩愈)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也足见柳宗元(及其并称的刘禹锡)的地位。
-
代表作品(体现并称):
两人在贬谪期间多有书信往来和诗文唱和,互相慰藉,切磋学问。他们的作品集(《刘宾客集》/《柳河东集》)中均保留有与对方相关的诗文,是研究两人友谊和文学交流的重要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
- 周勋初 主编. 《唐诗大辞典》. 凤凰出版社. (权威文学工具书,提供刘禹锡、柳宗元词条及“刘柳”相关背景)
- 袁行霈 主编.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权威文学史著作,论述中唐文学及刘柳的成就与地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编. 《唐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权威选本,收录刘柳代表作并附有作家小传和评注)
网络扩展解释
“刘柳”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
唐代文学家并称
- 指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合称。两人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因政治立场(参与永贞革新)和文学成就齐名,史称“刘柳”。
- 例证:宋人马永臣曾评“使退之不贬,与刘柳辈俱陷党中”,清代严复亦在著作中提及两人思想关联。
-
成语中的特殊含义
- 由刘邦(汉高祖)与柳下惠(春秋名士)姓氏组合而成,形容性格优柔寡断或懦弱无能。
- 文化渊源:刘邦虽为开国皇帝,但早期形象被认为隐忍;柳下惠以“坐怀不乱”著称,传统解读中隐含保守特质,二者结合形成贬义色彩。
补充说明:现代语境中,“刘柳”也可能作为人名使用,如南京大学教授刘柳,但此属特定个体,与上述文化概念无关。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词义。
别人正在浏览...
鼇头独占八瀛悖语涔旱刀下留人荻苗疯癫识倒風行電擊凤皇于蜚风雨无阻分析与综合腐肠贼腐窳供饷狗腿化脓斛槛户穴甲货捡洋落儿牋奏校次剿凈金铣驹跋军报刊载快板剌步乐跎跎了愿脸孔遴聘离群卵袋落纱排雷慓士屏风迭蒲辇跂蛲攘畧神乎赦释授业霜棱树国水沴速件探照灯通理脱鞴王茧为伍五道神鲜薄铣铁宵人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