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吞咽的意思、吞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吞咽的解释

[swallow] 吞食;不加咀嚼而咽下

食管癌者吞咽困难

详细解释

见“ 吞咽 ”。


亦作“ 吞嚥 ”。1.咽下;不咀嚼而咽下。《穀梁传·隐公三年》“食者内壤” 晋 范宁 注:“凡所吐出者其壤在外,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内。”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麻面小伙子认真地说了之后,还吞嚥一大口唾液。”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多嚼嚼,不要囫囵吞咽。”

(2).隐忍而不吐露。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三:“他是个老实人,仿佛在最后的呼吸中还不肯多哼哼两声,在没了知觉的时候还吞咽着冤屈痛苦,不肯发泄出来。”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七:“﹝她﹞吃力地在想透露出一句久想要说的但是依然又被她吞咽了的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吞咽(tūn yàn)是汉语中描述食物或液体从口腔经咽部进入食道的过程的复合动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字源与基础释义

  1. 字义分解

    • 吞:象形字,本义为不经咀嚼整块咽下,引申为“包容”“淹没”等义(《说文解字》:吞,咽也)。
    • 咽:形声字,指食物通过咽喉的通道,亦指声音通道(《汉语大词典》:咽,喉咙也)。

      二者结合强调“口腔至食道的连贯动作”。

  2. 现代语义

    指食物经口腔咀嚼后,通过咽喉肌肉收缩推送至食道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吞咽指咽下食物或液体)。


二、生理学机制解析

  1. 三阶段过程

    • 口腔期:舌体上抬推送食团至咽部;
    • 咽期:软腭封闭鼻腔,会厌遮盖气管,食团进入食道;
    • 食道期:食道蠕动将食物输送至胃(参考《生理学》第9版)。
  2. 神经调控

    由脑干吞咽中枢协调三叉神经、迷走神经等完成反射动作,每秒可触发2-4次(《神经解剖学》王怀经著)。


三、文化隐喻与扩展义

  1. 情感象征

    如成语“吞咽泪水”喻强忍悲伤,“囫囵吞枣”讽机械接受(《中华成语大辞典》)。

  2. 医学病理

    吞咽困难(dysphagia)属临床常见症状,分口咽性(如脑卒中后)与食道性(如肿瘤狭窄)两类(《内科学》葛均波主编)。


权威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3. 《生理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 《神经解剖学》,王怀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5.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09.
  6. 《内科学》(第9版),葛均波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网络扩展解释

“吞咽”是人体将食物、液体或唾液从口腔经咽喉送入食道的生理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生理过程

2.神经调控

由脑干(延髓)的吞咽中枢协调,涉及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多组脑神经,确保肌肉按精确顺序收缩。

3.医学意义

4.延伸隐喻

在文学中可象征隐忍情绪,如“吞咽泪水”表达压抑悲伤。生理层面则强调其作为生存必需功能的精密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或病理机制,建议咨询医学专业资料或临床医生。

别人正在浏览...

阿基米德螺线昂然而入邦乡半酣逼年不分玉石层峦叠嶂缠头回惩羹钏镯春端帖初战刺剑大处着墨戴笠故交非种浮钟鼓旆贺本鸿明诲问溷秽肩巴脚不点地九旒疾徐扣算昆后老奸老客量功朎胧谩他冥漠默揣镍镉电池疲顽穷沙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搔爬颯然赡部金折伏蛇门生物钟神嬗失掉试花寿桃树德务滋数东瓜,道茄子讨饶铜仗子拖磨土肉渥耀乡途现化消摩膝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