禘祫的意思、禘祫的详细解释
禘祫的解释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 章炳麟 以为,“禘祫之言,詾詾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云?故知 周 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后汉书·章帝纪》:“其四时禘祫於 光武 之堂。” 李贤 注引《续汉书》:“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 三国 吴 韦昭 注:“ 不窋 , 弃 之子也。 周 之禘祫 文 武 ,必先 不窋 ,故通谓之王。”《旧唐书·褚亮传》:“至于禘祫,俱合食于 太祖 。”《新唐书·蒋乂传》:“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庙。 中宗 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魏书三·礼志二》:“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词语分解
- 禘的解释 禘 ì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古代宗庙四季祭祀之一。 细察:“观者禘心。”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 祫的解释 祫 á 古代天子或诸侯把远近祖先的神主集合在太庙里进行祭祀。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禘祫是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隆重礼仪制度,其具体含义在历代经传中存在争议,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方向:
-
分称与合称的争议
部分学者认为“禘”与“祫”是两种不同的祭祀:
- 禘:多指五年一次的大祭,侧重对始祖及远祖的祭祀。
- 祫:三年一次的合祭,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庙进行。
但两者规模大小存在分歧,例如章炳麟提出若禘小于祫,则与“大祭”的描述矛盾。
-
合称的统合解释
另一派学者主张两者本质相同,仅为名称差异。章炳麟通过考据指出,禘祫可能是周代“大尝”“大烝”等秋冬季大型祭祀的别称,属于同一类仪式的不同表述。
历代经学家如郑玄、王肃等对此争论不休,章炳麟在《国故论衡》中系统梳理了相关矛盾,认为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这一争议反映了古代礼制研究的复杂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禘祫(dì j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它是指为祭祀帝王或祖先而进行的隆重的祭祀典礼,具有重大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禘祫包括两个部分,禘和祫。其中,“禘”是指进行祭祀仪式,祭祀的对象多为帝王祖先;“祫”是指祭祀的场所,祭祀通常在城隍庙或宗庙等祭祀场所进行。
禘祫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周朝时期。它在《周礼》中首次被记录,并成为后来宗庙祭祀重要的一环。
在繁体字中,禘祫的写法是禘祭。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禘祫的部首是“礻”,表示与祭祀相关。它的笔画数分别为禘(17画)和祫(8画)。
以下是关于禘祫的一些例句:
1. 我们正在准备禘祫仪式,以表达对先祖的敬意。
2. 今年的禘祫典礼将会在宗庙举行。
禘祫的组词包括禘祭、禘赋等,这些词语都与祭祀相关。
禘祫的近义词可以是祭祀、祭礼等,它们都是指进行宗教仪式或向神明或祖先祭拜的行为。
禘祫的反义词可以是非宗教祭祀、世俗仪式等,它们指的是与宗教祭祀无关或是世俗的仪式活动。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