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释紱 ”。
“释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释黻”意为辞去官职,其中“释”指解除、放弃,“黻”是古代系官印的丝带,象征官职。该词与“释绂”为异体关系(“黻”通“绂”),常见于汉魏时期的文献。
多用于正式文书或文学作品中,体现文人对仕途的淡泊态度。例如吴质书信中“思投印释黻”即表达希望辞官侍奉君主的意愿。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网(来源4)的权威释义。
释黻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意思是指解释、说明。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讠(讠字旁,表示语言、言语)和复(复字旁,表示重复、再次)。它的总笔画数为十九画。
《释黻》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礼·显德》一篇中,其中说:“堂皇逸黻,简策共班。”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庙堂上所用的黻服,以及用来策勋功的牌坊,并加以解释说明。后来,黻这个字的意义逐渐扩展,成为解释、说明一切事物的通用名词。
在繁体字中,释黻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一些不同,其中释黻在古时候写法中的样子是“釿”。而在古代的卜辞刻石中,释黻的字形有所变化,变为“丷馬寸京”。
以下是一些例句,来说明释黻的具体用法:
组词:释义、释读、解释、释文等。
近义词:解说、讲解、说明。
反义词:疑问、歧义、不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