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pay fovars received even after one's death] 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1).《左传·宣公十五年》:“ 魏武子 有嬖妾,无子。 武子 疾,命 颗 ( 武子 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 颗 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 辅氏 之役, 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 , 杜回 躓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后因以“结草”为受厚恩而虽死犹报之典。《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精诚未泯,空餘结草之忠。” 明 张景 《飞丸记·怜儒脱难》:“愿他早配公侯,簪缨奕世。我生当啣环,死当结草。”
(2).扎草。《孔丛子·问军礼》:“然后将帅结草自缚,袒右肩而入。”《孙子·行军》“众草多障者,疑也” 三国 魏 曹操 注:“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
(3).构造简陋的茅屋。《后汉书·李恂传》:“后坐事免,步归乡里,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耕巖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金 赵元 《宿少林寺》诗:“一庵祖师傍,异日亲结草。”
“结草”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核心含义:指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出处: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的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临终前命其子魏颗将宠妾殉葬,但魏颗认为父亲病重时神志不清,最终选择让该妾改嫁。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时,一位老人用草绳绊倒杜回助其获胜。夜间老人托梦称自己是该妾之父,特来报恩。
文学引用:
核心含义:指用茅草编织或搭建简陋房屋。
出处:
在部分文献中,“结草”还可表示用草绳捆扎或防御工事,如《文选》中“结草为营”的描述。
“结草”既可指代《左传》中“死后报恩”的典故,也可从字面理解为编草建房。其文化意义更侧重于感恩图报的精神,常见于古典文学与成语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李密《陈情表》。
《结草》是一个成语,意为拿尾巴扎住草结,比喻只从表面上解决问题而没有根本解决。
《结草》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竹”和“艸”,分别代表着竹子和草。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0。
《结草》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汉语中已经有使用。在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略有不同。但《结草》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
1. 他只是做了表面工作,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完全是在结草。
2. 这个计划只是权宜之计,只能算是勉强结草了事。
3. 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处理只停留在结草的层面,没有深入根源。
结树、结绳、草草了事、工程拆迁
敷衍了事、姑息养奸、治标不治本
根本解决、切实处理、彻底解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