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责的意思、绳责的详细解释
绳责的解释
督责。 汉 王充 《论衡·自然》:“何则?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汉书·石奋传》:“今流民愈多,计文不改,君不绳责长吏,而请以兴徙四十万口,摇荡百姓。”《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上司之绳责既严,下吏之威暴愈促。”
词语分解
- 绳的解释 绳 (繩) é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杂技中的走绳;.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 责的解释 责 (責) é 分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指摘过失: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质问,诘问:责问。责难。责让。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专业解析
“绳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两个层面理解:
-
字面义与核心义:
- 绳:本义指绳索,引申为“规矩、准则、法度”或“纠正、约束”之意。
- 责:本义指索取、要求,引申为“责任、职责”或“责备、要求”之意。
- 绳责:合起来意指“以规矩、法度来要求、约束或责备”。它强调依据一定的标准、规范(如法律、道德、规章制度、传统习俗)来对人或事进行衡量、督促、批评或追究责任。
-
引申义与用法:
- 依据准则进行约束或规范:指用既定的标准、规则来管理和约束行为,使之符合要求。例如:“以法律绳责百官”。
- 依据准则进行批评或责备:指根据一定的道理或标准来指出过失、错误并要求改正或承担责任。例如:“师长绳责其过失”。
- 追究责任:有时也指依据规则或约定,对失职或错误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例如:“此事必须绳责到底”。
“绳责”的核心含义是依据某种准则(绳)进行要求、约束、批评或追究责任(责)。它体现了社会规范、道德法律等标准在规范行为和评判是非中的作用。
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绳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字面由“绳”(象征约束)和“责”(责任、问责)组成,原指用绳子束缚,引申为严厉监督或追究责任,强调对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
-
古籍引证与释义
在历史文献中,“绳责”多指上级对下级的督责,即监督、责罚。例如:
- 汉代王充《论衡·自然》提到“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指因缺乏规范约束而无法互相监督。
- 《资治通鉴》记载“上司之绳责既严,下吏之威暴愈促”,说明严苛的问责会加剧下属的暴戾行为。
-
用法特点
该词多用于描述官僚体系或社会规范中的强制约束,隐含自上而下的压力,常见于古代政论类文本,现代使用较少。
“绳责”核心含义是通过严厉手段监督并追究责任,强调制度性约束,与当代“问责”有相似之处,但更具历史语境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拜谒抱火厝薪不揆撤版尘客持戒电眸嫡配楯栏烦务法势飞螘风律高后工技拱树狗子广义含垢忍辱喊冤横发逆起鹤文黄妃塔回节洊历交韔脚片金柑基石局操空面礼先壹饭美阙末丽暮禽脑界捧角搴旗取将千岁子清才清漆人微权轻荣鲜润身三番烧纸钱申表失惊素木牀损人害己台琖滕阁祧师挺质同谋汙毁瑕玼香涎小察效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