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責的意思、繩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責的解釋

督責。 漢 王充 《論衡·自然》:“何則?時人愚蠢,不知相繩責也。”《漢書·石奮傳》:“今流民愈多,計文不改,君不繩責長吏,而請以興徙四十萬口,搖蕩百姓。”《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年》:“上司之繩責既嚴,下吏之威暴愈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義與核心義:

    • 繩:本義指繩索,引申為“規矩、準則、法度”或“糾正、約束”之意。
    • 責:本義指索取、要求,引申為“責任、職責”或“責備、要求”之意。
    • 繩責:合起來意指“以規矩、法度來要求、約束或責備”。它強調依據一定的标準、規範(如法律、道德、規章制度、傳統習俗)來對人或事進行衡量、督促、批評或追究責任。
  2. 引申義與用法:

    • 依據準則進行約束或規範:指用既定的标準、規則來管理和約束行為,使之符合要求。例如:“以法律繩責百官”。
    • 依據準則進行批評或責備:指根據一定的道理或标準來指出過失、錯誤并要求改正或承擔責任。例如:“師長繩責其過失”。
    • 追究責任:有時也指依據規則或約定,對失職或錯誤行為進行責任追究。例如:“此事必須繩責到底”。

“繩責”的核心含義是依據某種準則(繩)進行要求、約束、批評或追究責任(責)。它體現了社會規範、道德法律等标準在規範行為和評判是非中的作用。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繩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由“繩”(象征約束)和“責”(責任、問責)組成,原指用繩子束縛,引申為嚴厲監督或追究責任,強調對行為規範的嚴格要求。

  2. 古籍引證與釋義
    在曆史文獻中,“繩責”多指上級對下級的督責,即監督、責罰。例如:

    • 漢代王充《論衡·自然》提到“時人愚蠢,不知相繩責”,指因缺乏規範約束而無法互相監督。
    • 《資治通鑒》記載“上司之繩責既嚴,下吏之威暴愈促”,說明嚴苛的問責會加劇下屬的暴戾行為。
  3. 用法特點
    該詞多用于描述官僚體系或社會規範中的強制約束,隱含自上而下的壓力,常見于古代政論類文本,現代使用較少。

“繩責”核心含義是通過嚴厲手段監督并追究責任,強調制度性約束,與當代“問責”有相似之處,但更具曆史語境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被動式備任崩瀉敝化撥落部案長遞長樂館常徒剗刻超導[電]恥居王後沖夜傳馨大放悲聲稻澤電燈貂袖凡爾翻引錢焚林岪岪孚筍鬲要雚水滾珠軸承賀私虹彩後天失調豢池煥麗歡聞變歌儉靜腳劃船駕驅夾峙劫劫巴巴絜矩進舍擊石彈絲九賢郡丞魁主録牒梅市謀猷凝滞泥橇匹遇乾隆丘墓攝威史功手帕瑣任通順脫崗望秋纨袴膏粱烏賴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