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責的意思、繩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責的解釋

督責。 漢 王充 《論衡·自然》:“何則?時人愚蠢,不知相繩責也。”《漢書·石奮傳》:“今流民愈多,計文不改,君不繩責長吏,而請以興徙四十萬口,搖蕩百姓。”《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年》:“上司之繩責既嚴,下吏之威暴愈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繩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由“繩”(象征約束)和“責”(責任、問責)組成,原指用繩子束縛,引申為嚴厲監督或追究責任,強調對行為規範的嚴格要求。

  2. 古籍引證與釋義
    在曆史文獻中,“繩責”多指上級對下級的督責,即監督、責罰。例如:

    • 漢代王充《論衡·自然》提到“時人愚蠢,不知相繩責”,指因缺乏規範約束而無法互相監督。
    • 《資治通鑒》記載“上司之繩責既嚴,下吏之威暴愈促”,說明嚴苛的問責會加劇下屬的暴戾行為。
  3. 用法特點
    該詞多用于描述官僚體系或社會規範中的強制約束,隱含自上而下的壓力,常見于古代政論類文本,現代使用較少。

“繩責”核心含義是通過嚴厲手段監督并追究責任,強調制度性約束,與當代“問責”有相似之處,但更具曆史語境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責的意思

繩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繩子束縛和約束的責任。字面上的意思即為用繩子(繩)來進行約束和責任(責),含義比喻為對于某項職責或義務有着明确的限定和要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繩責的拆分部首是纟(糾字旁),表示與線、繩相關。由于繩責是一個複合詞,拆分後可以得到“纟”和“責”兩個部分。纟部表示與繩子相關的意義,責則表示責任義務。

繩責的總筆畫數為9畫。纟部為兩畫,責部為六畫。

來源和繁體

繩責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具體。其出自《漢書·李德林對韓約》:“繫其指以繩而責之”。在古漢字中,繩責的書寫方式是“縶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繩責這個詞的漢字書寫方式是“縶責”。縶用于表示繩子捆綁的意思,而責則表示責任。

例句

1. 作為家長,我們有繩責教育孩子,讓他們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2. 老師的繩責使得學生們都能夠按時完成任務。

3. 作為一名領導,他承擔着重大的繩責,必須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組詞

1. 繩索:指用來捆綁、吊挂等的繩子。

2. 責任:指承擔一定義務或使命。

3. 繩子:指用來捆綁、系牢等的一種工具。

近義詞

1. 約束:指對行為或活動進行限制和控制。

2. 規範:指按照一定的準則和标準來進行規定和約束。

反義詞

1. 自由:指沒有受到限制和束縛,可以自由行動。

2. 放任:指對行為或活動不進行限制和約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