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夜以继日。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慰夏孤》:“刺绣添灯,每伴读书过夜半;採蘩烹釜,更思继晷惜春残。”
(2).指上灯之时。 明 吕坤 《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安得对案指图,自詰朝至於继晷,必豁然大同,无分毫扞格,亦平生一大快也!”
继晷,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典籍,意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常用于形容勤奋学习或工作,尤其指在夜间点灯苦读的情景。其核心含义是持之以恒、不辞辛劳地追求目标。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继晷”由“继”和“晷”组成:“继”表示延续或接续,“晷”原指日晷,引申为时间或日光。整体词义强调在日光消逝后(即夜晚),继续利用灯光来延长学习或工作时间,象征一种不畏艰难、孜孜不倦的精神。该词多见于古典文学和现代书面语中,常用于褒义语境,如描述学者、工匠或奋斗者的敬业态度。
在用法上,“继晷”常以“继晷焚膏”的完整形式出现,后者更直接地描绘了“点燃灯油以延续时间”的画面。例如,在句子“他继晷攻读,终成大器”中,它生动表达了主人公的勤奋精神。现代汉语中,该词虽不常用,但在教育、励志类文本中仍具生命力,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努力进取。
来源:韩愈《进学解》。
“继晷”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夜以继日
形容持续不断地工作或学习,不分昼夜。该含义源自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后成为“焚膏继晷”这一成语的出处,比喻勤奋不辍。
指上灯之时
古代用晷(日影)计时,当晷影消失(即日落)后,需点燃灯烛继续照明,因此“继晷”也代指夜晚点灯的时刻。
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或相关文献来源。
白头行豹论逼捐避强打弱不愧下学参逐弛谬迟旆饬装筹酌二教反暴非诋蜂动浮俗负职高高手高爽功沽珪珙鸿妻怀才不遇黄旛黄色文学昒穆活检筋挛考词侉饼夸姣滥泛擂家貍别鬣疬灵空六案镂金铺翠默传普乃巧历轻微祈沈虬镂亮槅劝务驱疟蘘草儒修尚右生黎设色实度屎虼蜋诗疏诗坛祭酒死期挞架钿波小尽下下西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