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呪的意思、禁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呪的解释

亦作“ 禁祝 ”。亦作“ 禁咒 ”。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亦谓施行禁咒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或长於符水禁祝之法,治邪有効,而未必晓於不死之道也。”《魏书·释老志》:“有 罽宾 沙门 曇摩讖 ,习诸经论……又晓术数禁呪,歷言他国安危,多所中验。”《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或言能吐火焚舟,或言能禁呪兵刃,悉命试之,无验。”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今 夔 、 峡 、 湖 、 湘 及南北 江 獠 人,凡禁呪,句尾皆称‘些’,此乃 楚 人旧俗。”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呪是汉语中具有特殊宗教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禁"与"呪"二字构成。《说文解字》释"禁"为"吉凶之忌也",指具有神秘力量的禁忌规范;"呪"为"咒"的异体字,《广韵》注"呪"为"咒说",即通过特定语言形式实现祈愿或制约的言语行为。二字组合指代通过特定咒语施行禁忌或驱邪的法术,《道教义枢》记载"禁者,止也;呪者,祝也",特指道教修炼者通过密语调动自然力量的方术。

该词在宗教实践中包含双重维度:一方面指代具有禁忌属性的咒语,如《抱朴子·内篇》所述"入山宜知禁呪",强调咒语对自然界的约束力;另一方面指具体的施咒仪式,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有"禁呪疟法",详述以咒语配合手势治疗疾病的术法流程。现代民俗学研究显示,禁呪文化在湘西、黔东南等地的巫傩仪式中仍有遗存,表现为治疗蛇毒、禳解灾厄等特定场景中的语言禁忌系统。

构词学角度分析,"禁呪"属于并列式合成词,二字均含制约之意但侧重不同:"禁"强调行为规范的神秘性,"呪"侧重语言力量的超自然性。语音层面保留中古汉语读音,现代普通话读作jìn zhòu,在吴语、闽南语等方言区仍存"kim-tsiù"等古音残响。

网络扩展解释

“禁呪”是中国古代宗教与方术文化中的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通过真气、符咒等特殊手段实现治病驱邪、克制异物或禳除灾害的法术,常见于道教、佛教及民间信仰中。该词亦写作“禁祝”“禁咒”,属于同音异形词。

  2. 历史文献记载

    • 晋代葛洪《抱朴子·祛惑》提到“符水禁祝之法”用于治邪,但强调其与长生之道无关。
    • 《魏书·释老志》记载僧人曇摩讖精通禁呪,并预言他国吉凶。
    • 《旧五代史》提及后唐庄宗曾命人试验禁呪兵刃的法术,但未奏效,反映其实际应用中的争议性。
  3.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医疗(如祛除病邪)、军事(如抵御兵器伤害)及祈福禳灾(如消除自然灾害)等领域,兼具实用性与神秘色彩。

  4. 文化背景
    禁呪之术与古代巫术、宗教仪式密切相关,体现了先民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宋代沈括等学者也曾在著作中探讨此类现象,侧面反映其社会影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法术形式或不同时期的演变,可查阅《抱朴子》《魏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行自抑薄脆备言毕业会考唱念朝鼓朝华差徭成议初试锋芒词腔蹴讨单至狄良突卢二傅丰钟福慧附则改柱张弦告匮高擎革新派杭州黄姜货店佳耦诘斥解累金银首饰钧轴爌熀类省试里籍羚羊凛凓铭感不忘偶发咆哮如雷辔勒铅丹千有锹青钱选请行启手启足软磨省头草神禽食工时训耸叹遂迷不窹廷毁庭决拓迹违天吴市虾干相救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