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浑的意思、高浑的详细解释
高浑的解释
高超浑厚。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同年 许红桥 朝 谓余曰:‘……偶见僧 玉峰 有句云:“芦花两岸白,江水一天秋。”自愧不如僧之高浑。’” 清 戴钧衡 《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其文之谨严朴质,高浑凝固,又足以戢学者之客气而湔其浮言。”
词语分解
- 高的解释 高 ā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耸。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高瞻远瞩。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高级。高考。 在
- 浑的解释 浑 (渾) ú 水不清,污浊:浑水摸鱼。浑浊。 骂人糊涂,不明事理:浑人。浑话。浑蛋。浑浑噩噩。 全,满:浑身。浑然。 天然的,淳朴的:浑古。浑朴。浑厚。 简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姓。 清
专业解析
"高浑"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组合词,其释义可从构成语素与文学语境两方面解析:
一、语素解析
- 高:本义指垂直距离大,《说文解字》释为"崇也,象台观高之形",引申为境界超拔、品格清逸。如《庄子·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即含超然物外之"高"境。
- 浑:在《广韵》中训作"混流声也",本指水势盛大之态,后衍生出质朴自然、元气充沛的意涵,如苏轼评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即含浑厚特质。
二、文学语境
该词常见于明清诗论,多用于品评艺术作品:
- 美学特征:指创作中崇高境界与浑朴气象的统一,如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即属高浑审美范畴。
- 技法表现:体现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的天然工巧,如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简淡中蕴含宇宙生机,达到高浑之境。
三、现代应用
当代文学批评仍沿用此术语,多用于形容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如钱钟书《管锥编》论《诗经》时强调"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正契合高浑的美学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高浑”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文章、言辞或艺术作品的深厚意蕴和精妙表达。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高浑”指语言或艺术作品具有深奥、厚重、意味深长的特质,常用于赞美文学创作、演讲等富含思想深度的表达形式。
2.构成分析
- 高:表示“深奥、高深”,强调内涵的层次感。
- 浑:意为“浑厚、丰富”,突出表达的完整性和内涵的饱满性。
二字结合,既体现思想的深邃,又强调形式的圆融统一。
3.使用场景
- 文学评论:如评价诗歌、散文等作品思想深刻、语言凝练。例如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比僧人诗句“芦花两岸白,江水一天秋”,感叹其“高浑”境界。
- 学术或演讲:形容观点阐述既有深度又逻辑严密,如清代戴钧衡评价方苞文章“谨严朴质,高浑凝固”。
4.文献例证
清代文献多次使用该词,如《随园诗话补遗》和方苞文集的序言,均以“高浑”表达对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认可。
5.近义词与扩展
类似词汇包括“雄浑”“沉郁”等,均强调深厚内涵,但“高浑”更侧重思想高度与表达的自然融合。
总结来看,“高浑”不仅是对语言形式的赞美,更是对创作者思想深度的肯定,常见于古典文学和艺术批评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阿罗汉案堵傍晚碧寥尺宅酬賔仇香悰灵错综大篇點存短线杜父鱼二别发轨凤翅副启腹有鳞甲改撰格眼官赀红茶花节惶急毁荡回溪阪浑质火弹家家建旟击鉢祭财神戒坛急涧巾笥伎术官苛吏满舌生花蒙钝米粣谟觞黏吝缴绕蹑武强词夺正峭法请辠穷途潦倒羣形撋就舍长使民以时衰羸水华松架韬光隐晦铁器屠岸网购尾生温德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