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任职的谦词。表示暂时代理。《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杨伯峻 注:“摄,代也。承乏亦谦词,表示某事由於缺乏人手,只能由自己承当。此固当时辞令。” 晋 潘岳 《<秋兴赋>序》:“僕,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 南朝 梁 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摄官青琐闥,遥望凤皇池。”
(2).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道协 周公 ,神交帝 唐 。摄官从事,冕服端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州县官在任考满,即具关申送吏部格式,本道不得差摄官替正官。”《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六年》:“ 萧顷 与 琪 同为相, 顷 谨密而阴伺 琪 短。久之,有以摄官求仕者, 琪 輒改摄为守, 顷 奏之。” 胡三省 注:“ 欧 《史》曰:‘ 琪 所私吏当得试官, 琪 改试为守,为 顷 所发。’”《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二 广 两荐之士,许试摄官,谓之‘试额’。”
"摄官"是古代职官制度中的特殊任职形式,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摄"字条,"摄"作动词时含代理、暂代之意。《辞源》明确记载"摄官"指临时代理或暂行兼任的官职,常见于官员出缺、病故等突发情况下的临时人事安排。
二、职能特征
三、历史演变 秦汉时期已出现"假守""假尉"等摄官形态,至唐宋形成完备的"权知""检校"制度。清代《钦定吏部则例》将摄官细分为署理(半年内)、护理(特殊情形)两类,标志着制度的成熟。
该词现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行政制度对应。
“摄官”是一个古代官场用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综合理解:
暂时代理官职
指官员以谦逊态度表示自己只是临时担任某一职位,并非正式任命。这种用法源于《左传·成公二年》的“摄官承乏”,意为因职位空缺而暂时代理。
非正式任命的代理官员
强调官员身份的临时性和非正式性,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晋代潘岳曾用“摄官承乏”表达自己暂居朝列的谦逊态度。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日常使用较少。如需引用,建议优先参考《左传》《汉典》等传统典籍的解释。
澳门报罢兵轮部大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赤诵子捶胸初露村竖撮囊瑳切冬爱斗穴访绘方术烦悁复阳付账概怀割肠共産主义恭命供拟狗瞌睡鱼光素鹤身将卫蠒丝金钉浮瓯近身橘核陵虚流水席纶诰芦哨虑无不周甿黎岷嶓鸣攻民能末缀慕乐桥鄣囚锁驱神上腔剡溪藤蛇腹纹胜出水盗私券屠脍徒孥旺相危途五花度牒享福贤善洗垢索瘢